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传统非遗文化借助盘子女人坊焕发新生机 |
2025-10-04 16:5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羅莎 楊思悅 通訊員 劉鵬飛 編輯:馮芯然 |
在剛剛過去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蘊藏著重要的啟示,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深深根植于優秀的傳統文化沃土之中的。盤子女人坊以國風攝影起家,經過19年的發展壯大,已成為一家以中國風藝術體驗為特色的綜合型文化產業機構。 黨的十八大以來,非遺保護傳承工作一直都是企業以及國人重視且踐行的,盤子女人坊產業布局的基礎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文化中的瑰寶,它應該得到更好地傳承和推廣,盤子女人坊近兩年與多項非遺文化達成合作,希望可以借助自身線上下的強大的產業鏈,積極推動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非遺保護傳承實踐的“盤子方案”,描繪了一副盤子女人坊的體驗時代非遺畫卷。 20年底,盤子女人坊與湖南湘繡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與國家非遺技藝湘繡牽手,聘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湘繡代表性傳承人劉愛云和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成新湘師徒擔任盤子女人坊的藝術顧問。 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成新湘老師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到,自己是湘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肩負著傳播湘繡文化這個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光是湘繡,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僅僅依靠圈內的部分人或者是幾個人是遠遠不夠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是所有人都要去獻策獻力的事情。 有了跟非遺湘繡的夢幻聯動后,盤子女人坊開始著手勾勒起自己的“非遺畫卷”。去年5月,盤子女人坊牽手非遺項目蜀繡,聘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蜀繡代表性傳承人郝淑萍擔任盤子女人坊的藝術顧問,在相冊產品及服裝主題研發中與蜀繡相結合,充分運用蜀繡技藝及相關圖紋,孵化出全新的蜀繡定制產品。 今年6月,盤子女人坊與國家級非遺曲藝評彈藝術家—魏山及其搭檔袁夢女士的合作,此次合作一改盤子女人坊以往專注于自身業務板塊的匠人形象,開始將傳統文化傳播向非遺曲藝方向開始拓展。 盤子女人坊集團董事長楊健表示,“盤子女人坊成立19年來一直都倡導盡己力去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傳統非遺曲藝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瑰麗的分支之一,主要以“聲”、“色”作為表現形式,可以在與盤子女人坊的碰撞中形成“聲”、“色”、“像”的全方位傳播”。 同年7月,盤子女人坊官微發布了與團扇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黃碩夫先生風合作,正式聘請黃碩夫先生為盤子女人坊集團藝術顧問,將非遺技藝產品“團扇”搭配符合風格的主題服裝應用到日常拍攝中,再次加固盤子女人坊產品護城河。 黃碩夫老先生談起跟盤子女人坊的合作表示“此次跟盤子女人坊合作最重要的原因是盤子女人坊從03年創立至今,產業在不斷擴張,但是始終不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這一點上,盤子女人坊和我自己對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出發點是一致的;另外,我看到了盤子女人坊發展的向好趨勢和強大驅動力,并且有信心通過這次合作,可以讓團扇這一非遺項目發揚光大,讓中國文化在全球閃光。” 消費者高品質需求的快速增長,不僅對攝影設施、服務、環境及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攝影需求的品質化和中高端化趨勢也日益明顯。盤子女人坊十九年來的沉淀,已從“營銷時代”“技術時代”正式邁入“體驗式時代”。隨著體驗時代的到來,中國風將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標志,出于對客戶服務體驗的聚焦需求,盤子女人坊也將以與非遺項目合作為始,不斷探索新的國風文化結合點,將盤子女人坊打造為“隨時隨地享中國風,快樂體驗中國風”的東方迪士尼。 報紙版面截圖。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