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姐姐们”放过脱口秀吧,你们尬不起 |
2025-10-04 16:5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羅莎 楊思悅 通訊員 劉鵬飛 編輯:馮芯然 |
“姐姐們”放過脫口秀吧,你們尬不起2021-05-06 18:35:39 來源: 責任編輯: lyz086最近,綜藝江湖可謂是“腥風血雨”。 前有《乘風破浪的姐姐》,讓無懼年齡的“無價之姐”成為新的綜藝爆點;后有《脫口秀大會》與《吐槽大會》,頻頻出圈的段子點亮語言類節目在綜藝版圖中的位置。 若是“女性”與“脫口秀”這兩樣頂流因素雙劍合璧,會在綜藝界產生多大的威力?首檔全女性脫口秀節目《聽姐說》作出了嘗試。 然而,《聽姐說》“翻車”比“出圈”來得更快…… 你以為現在的4.1分已經很低了?其實它剛開播時只有3.9分。/豆瓣截圖 “隔著屏幕看都尷尬到腳趾抓地,太心疼現場觀眾了。” “不管話題是什么形式,單口不好笑就是原罪。” “將兩種模式合并,的確是個不錯的點子,但這絕對不是個好看的節目。” 從網友的評論可以看出,這檔本該取得雙贏的女性脫口秀節目,就這樣徹底翻車了。 到底是脫口秀太難做,還是“萬物皆可姐”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不妨在節目中找找原因。 姐姐們慌了 脫口秀是一種兼具松散性與幽默性的語言節目,需要演員通過精辟且接地氣的語言來傳達觀點和情緒。 一般來說,演員緊張是對脫口秀節目效果最大的拖累。 《聽姐說》里,大部分姐姐都沒能hold住自己的緊張。 第一位上場的玲花姐姐雖然氣勢十足,卻在切換“梗”的關鍵時刻忘詞,在臺上尬了十幾秒。 姐姐太難了。/《聽姐說》 第一位選手容易緊張,這點大家可以理解,但后面幾位姐姐也沒有好到哪去。 第二位上場的姐姐是應采兒。作為“山雞哥的女人”,她近幾年很少拍戲,但依然活躍在各大綜藝,敢說敢做,作風潑辣,節目組都尊稱她為“大姐大”。 然而這次,這位最潑辣的“大姐大”走上脫口秀的舞臺前,緊張得要把高跟鞋換成運動鞋。 后面幾位就更不用說了。 開過演唱會的尚雯婕,什么大場面沒“炸”過?這次卻在開場白就卡了殼,重來3次后才勉強說了下去;熱依扎,聲音發抖、身體發顫、把“緊張”兩字寫在臉上;黃小蕾,眼神飄忽、肢體僵硬……看得觀眾為她們捏了一把汗。 像極了在眾目睽睽下背不出課文的我。/《聽姐說》 如果姐姐們連最基本的熟稿都沒做到,脫口秀的效果從何而來? 另外,還有一些姐姐壓根沒明白脫口秀是什么。 比如口水詞豐富、肢體動作復雜的闞清子,根本就沒分清脫口秀與嘮家常的區別。 還有沒說兩句就開始抹眼淚的張凱麗,以為自己是在《藝術人生》的節目現場,看得觀眾哭笑不得。 更重要的是,作為這檔節目的主持人,王自健也沒能開個好頭。 從《今晚80后脫口秀》走到《聽姐說》,王自健的模樣越來越帥氣了,但業務能力卻斷崖式下跌。 開場時,他拋出了一個“開麥解(姐)說員”的諧音梗,卻根本沒考慮觀眾接不接得住。果然,現場零掌聲,諧音梗啞了。 腦補一只烏鴉飛過。/《聽姐說》 作為主持人,率先將現場氣溫拉至冰點,這不是讓原本就緊張的姐姐雪上加霜嗎? 其實,《聽姐說》的嘉賓陣容是強大到沒話說的。音樂界的尚雯婕、玲花、石璐;演藝界的王子文、張凱麗、倪虹潔;自帶話題的沈夢辰、應采兒…… 但在節目組邀請的18位姐姐中,有脫口秀經驗的——對不起,查無此人。 當然,做跨界并沒有什么問題。《乘風破浪的姐姐》也做了跨界,目的就在于讓姐姐們離開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到新的拼搏點,也是給觀眾更多的看點。 不同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并非全員小白,她們或能歌或善舞,還有專業女團成員。更重要的是,節目圍繞團體協作的方式展開,大家都有相互學習的機會。 而《聽姐說》并非如此。這些姐姐們不僅沒有脫口秀的相關經驗,甚至其中有些人從未看過脫口秀節目,不知道脫口秀到底是什么…… 說得好聽點,這是“從零開始”;說得難聽點,就是節目組盲目跟風、實力拉垮,姐姐們把脫口秀當成通告趕,壓根沒有做功課。 節目組官宣差評。/《聽姐說》 所以,《聽姐說》剛開播就撲街也就不算奇怪了。 姐姐們不敢了 技術不夠,也可以靠內容來湊,畢竟觀眾是真想聽姐姐們說些什么的。 從宣發中可以看到,《聽姐說》的節目定位很清晰:以女性視角,圍繞社會熱點話題,表達自己的態度。 簡單來說,就是讓女明星站上脫口秀的舞臺,為自己發言、為明星群體發言、為女性同胞發言。 這樣的立意,可謂是預告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名場面,不僅吊足了觀眾的胃口,甚至讓脫口秀同行與整個娛樂圈都緊張起來。 然而,如果說姐姐們的舞臺表現是“太不脫口秀”,那她們所說的文本內容則“太不女性”了。 跳不出框架的姐,說不出觀眾想聽的話。/ 豆瓣截圖 究其原因,還是她們不敢放下自己的人設與偶像包袱。 比如王子文,從節目開始就進入了自己的“2G沖浪世界”,其他姐姐們在臺上說什么她都不笑,理由是“我不懂這個梗”。 一兩個梗沒聽過很正常,但全程一個梗都沒聽懂,就有點像“人設硬拗”了。 她上臺后,先是把自己的“神顏”一頓猛夸,順勢官宣了自己的身高,接著又澄清了自己“擺臭臉”和“暗戀某男星”的傳聞。 不論是話題選擇、語言表達還是她的神態,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知道了知道了。/《聽姐說》 講脫口秀的確需要勇氣,但絕對不是“抬高”自己的勇氣,而是一種敢于把自己踩在腳下的勇氣。很明顯,從王子文的脫口秀里沒有看到這一點。 她不僅不敢拿自己開涮,還在這幾分鐘的脫口秀里,繼續為自己“高冷美艷”的設定添磚加瓦。這種沒有自嘲、無關痛癢的介紹,更像是一份精美的公關說明,高高在上,食來無味。 一向敢說敢做的應采兒還是讓人有所期待的,然而她也沒能撕開那層安全紙。 應采兒提到了一個有些陳舊的女性話題: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對于這個問題,她本可以做一個更好的回答,因為這幾年她雖然帶孩子、生二胎,卻依然活躍在各類節目中。 結果她卻作出一個或許真實但沒有多少參考價值的回答——“我的代表作,就是我的家庭”。 這個問題雖然觸及到女性的痛點,但應采兒的回答無異于隔靴搔癢,僅在自己的框架內適用,無法拓展到社會層面,自然也就無法獲得更多女性的共鳴。 更令人無語的是,但凡有孩子的姐姐,都必定先打出自己的“媽媽牌”。 刺猬樂隊的鼓手石璐,化著最酷的妝,結果不聊樂隊、不聊激情、也不聊搖滾,只聊孩子;熱依扎去年憑借《山海情》圈了一大波粉,結果她不聊作品、不聊感受、也不聊未來發展,一樣也在聊孩子…… 拜托,在成為媽媽前,能不能先成為你自己? 撕掉“媽媽牌”標簽,做自己。/《我家那閨女》 節目播出后倒是掛出了不少熱搜:“徐冬冬撞臉減肥成功的李雪琴”“沈夢辰錄真正男子漢暴曬后的樣子”“闞清子說不想再壓抑自己了”…… 看看,看看,這些熱搜,壓根不是觀眾預想的那些引發思考的主題、那些直面內心的討論哇! 姐姐們看似曝了不少料,實則還是圍繞自己原來的話題,展開二次消費。 “瓜”吃飽了,可大家期待節目傳遞的女性價值,卻是一點兒也沒看到。 綜藝榨干姐姐們 近些年,“她綜藝”成為國產綜藝中的新派別,由“她”引發的標簽,個個含金量十足。 比如,“全員女性”成為節目收割話題、掛榜熱搜的神器;“女性話題”成為引發社會關注、給節目貼金的捷徑。 “姐姐”標簽是用來收割韭菜的利器?/《聽姐說》 然而“她綜藝”拍了不少,真正達到觀眾預期者寥寥。很多節目不僅沒能圈粉,還招來許多罵名。 就像最近被罵慘的《我是女演員》。 女性節目火、演技類節目火、選秀類節目火,于是《我是女演員》就來了個“照單全收”。其中最顯著的賣點,還是“女演員”。 但導師陣容,卻成了節目最大的槽點。 與節目名《我是女演員》背道而馳的是,四位導師里,除劉濤外,其他三位都是男演員。這三位男導師分別是嚴屹寬、李治廷和鄭元暢——其中有兩位,都是網友嘴里的“爛片之王”。 雖說選片眼光差不能代表演技差,但這三位男導師不僅沒能給“素人女演員”多少實質性的幫助,反而帶領她們越跑越偏。 最近一期由鄭元暢與女學員示范的“強奸戲”更是遭到全網唾罵: “這簡直是侮辱經典、侮辱女性!” “靠惡趣味來吸引觀眾的綜藝,多可悲。” “《還珠格格》里沒有其他經典片段了嗎?容嬤嬤扎針都比這個需要演技。” 字幕居然還在夸鄭元暢為藝術彎腰,那另一個女演員又算什么?/《我是女演員》 一檔打著女性旗號的綜藝,卻利用性別來博出位、賺流量,實在無恥。 最新一季《奇葩說》結束后,被網友親切稱為“傅媽”的傅首爾,終于如愿以償獲得冠軍。但在這之前,她早就火了。 或許是一個段子,讓你被這個幽默的女性吸引:“我長相穩定,性格剛硬,兩眼一盯,草木皆兵。誰敢渣我?魚不會死,但網一定會破。” 也或許是一段真實的雞湯,讓你重獲力氣:“如果今天的我讓大家覺得身上有一些光芒,是因為我把一個女人最美的那幾年,都花在了那張冷板凳上。” 沒有明星人設,也無需刻意打起女性旗號,這位姐姐傳遞的價值都在平實的語言里了。 還有楊笠、李雪琴,借著脫口秀這個“冒犯的藝術”輸出觀點,不煽情、不洗白也不歌功頌德。 在臺上,她們是發現不公的“弱者”,更是敢于撕開現實遮羞布的“勇者”。這才是姐姐們該有的姿態,這樣的節目才是人們想看的“她綜藝”啊! 就算被網友追著罵,她們也不愧于脫口秀。/《脫口秀大會》 事實上,《聽姐說》是一個很好的發言平臺,如果姐姐們能夠甄選自己的話題、把關稿件內容、揭開大眾關心的議題……那節目低開高走就是水到渠成了。 只可惜,從節目組到姐姐們,都辜負了這個好機會,讓一檔本可以火爆、兼具話題與流量的節目,淪為又一檔消費“姐姐”、不痛不癢的綜藝秀。 “姐姐”這個詞,不是給節目貼金的標簽,更不是綜藝流量的保障。真正的硬貨,還得是姐姐們立足“女性”所輸出的觀點。 報紙版面截圖。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