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抖音登录电脑版 |
2025-10-04 16:5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羅莎 楊思悅 通訊員 劉鵬飛 編輯:馮芯然 |
Steam Deck上市有一段時間了,我是去年年底才入手的 Steam Deck上市有一段時間了,我是去年年底才入手的。玩了小半年我覺得Steam Deck是一臺強大的游戲掌機,它可以暢玩steam、微軟XGP、EPIC三大平臺大多數3A大作,裝上Switch、PS、街機模擬器之后更是情懷黨的消時間利器,作為游戲機這一塊確實無可挑剔。機器到手之后我立即更換了固態硬盤安裝了Windows 11和Steam OS雙系統,可以外接顯示器以4K 60Hz顯示,性能不是很強但用來上網、追劇、看4K電影、辦公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用起來也比較流暢,當然要有我這樣流暢的體驗是有幾點問題需要解決的,游戲方面就不談了,今天寫了一點Steam當低功耗電腦主機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我買的是3K 64G版本,剛收到時我是直接把Win11安裝在原機固態上的,用起來經常會卡頓,有些游戲加載時間也特別長,測了下它這只江波龍代工的SSD居然只有100MB/S左右的讀寫速度,換上500多買的西數SN740固態簡直是天差地別,1TB容量也足夠安裝很多游戲了。有很多朋友用內置硬盤或者TF卡安裝Win11后覺得體驗不佳最大的原因就出在硬盤上。前段時間發布過SN740的評測,這里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Steam Deck內置一張Realtek 8822CE無線網卡,最高速率只能達到866M,不支持Wifi6。866M的速率用來玩聯機游戲、上網基本是夠用,但對于對速度和響應要求高的以及有NAS的用戶來說是非常難受的,需要主機離路由器不是很遠、信號良好時才能保證達到最高速度,離得遠的話可能就只有一兩百M的連接速度,平時我有時離路由器只有3米遠經常也只有500M左右的速度。如圖,實測在866M滿速時測試從NAS里拷貝文件到Steam Deck硬盤,實際速度在30-50MB/S左右,波動較大,要求不高的話也湊合了: Steam Deck只提供了一個Type-C接口,接口總帶寬10Gbps,支持外接4K顯示器。要用它來當電腦使用的話必須要準備一臺顯示器、鍵盤和鼠標,鍵盤和鼠標可以用藍牙無線連接,但有時候還需要連接U盤、移動硬盤等設備,并且還需要用這個接口充電,所以說一個接口是不可能夠用的: 要解決這3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用多功能擴展塢或者Type-C一線通帶HUB的顯示器就可以搞定了,先來說說擴展塢方案。我是用手上現有的奧睿科XDR-X3擴展塢測試,這個擴展塢本來是我給筆記本配的,試了下也可以搭配Steam Deck使用,為什么沒有去買Steam專用的擴展塢呢,Steam官方的太貴,普通的Steam deck擴展塢不太適合給筆記本用,所以買了這款,保證大多數設備都能通用。這個擴展塢正面有兩組LED RGB燈,燈效可以通過側面的開關調節,TYPE-C接口: 擴展塢一側有兩個USB-A接口,一個USB-C接口,一個SD卡讀卡器和一個TF卡讀卡器,連讀卡器都省了: 另一側是一個USB-C充電口,最高支持100W PD輸入,接Steam Deck的話把原裝充電器插在上面就可以用了;右側還有一個USB-A口和兩個HDMI接口: 奧睿科XDR-X3底部是一個DP接口和一個1000M網絡接口,頂部還有一個3.5mm音頻插孔,可以同時連接4臺顯示器,支持鏡像和擴展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接Steam Deck的話只能連接一臺顯示器,在系統里可以識別出其他顯示器但只支持鏡像模式,應該是被顯卡限制了: 如圖,有了擴展塢之后Steam Deck接口就完全夠用了,滿功率充電的同時顯示器、音頻、網絡問題也都解決了,甚至還可以接上有線鍵盤和鼠標。用擴展塢帶的網線接口實測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00MB/S左右,比WIFI快一倍,延遲也更低: 我顯示器是用DP線連接的,連接擴展塢最高支持到4K 60Hz,有了擴展塢用Steam Deck當做主機使用就很方便了,獨立聲卡數據線K電影,處理簡單工作也不在話下,后來就一直用這個方案了。 切記不管買哪種擴展塢,至少要可以給Steam Deck充電、有千兆網絡接口、有2個以上USB接口、有4K 60Hz顯示輸出接口。 如果有一臺Type-C一線通并且帶USB HUB的顯示器也可以基本解決Steam Deck的三個問題,我這里以我手上現有的螞蟻電競AN27VU為例。這個顯示器是之前用來玩游戲的,顯示效果不錯,一直用來做主顯示器用。接蘋果電腦或者獨立顯卡時這臺顯示器顏色蠻正的,接Steam Deck顏色飽和度會高一些,紅色看起來更紅,不過可以自己調節一下,這里是沒調之前的效果: 后來發現搭配Steam Deck也相當方便,顯示器帶Type-C一線通的同時帶USB HUB,用Type-C線連接Steam Deck后又擴展出了兩個USB-A口,同時還可以給掌機充電,只是充電功率只能達到15W,但我實測15W充電是基本夠用的,至少可以保證電量不會越用越低。至于擴展出來的兩個USB-A口,其中一個口我用來連接了一塊MOTU MicroBook IIC獨立聲卡,要是沒有聲卡也沒關系,顯示器上有3.5mm音頻輸出接口;另一個A口備用,用來連接移動硬盤等其他設備,Steam Deck放在顯示器下方可以用來當作副屏,有了這樣的顯示器基本上就不用額外去買擴展塢了: 接顯示器這個方案挺方便的,外設不多的情況下可以用,外設多的話還是建議用擴展塢吧。記住一定要買帶USB HUB,并且是Type-C一線Hub、可以給C口充電的顯示器哈,要不然接口不夠用。 附配置圖,Steam Deck搭載一顆定制的AMD四核八線GB,我這里分配了4GB,可用內存實際上只有12GB,一般不會用到SD來運行大型軟件,12GB內存也是夠用的: 用魯大師跑了下分(所有跑分均開啟高性能模式),整機綜合得分55萬分,比起現在的主流主機和筆記本低了太多,但也不是特別差,我看周圍有很多人用的電腦性能還沒有這臺Steam Deck強: CPU-Z處理器跑分,差不多與6代桌面處理器6700K相當,這么看來這顆CPU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弱吧: 核顯在3DMARK Fire Strike下跑了4385分,和我之前筆記本帶的NVDIA MX350差不多,Steam Deck屏幕分辨率只有1280X800,所以跑3A大作也沒多大問題,連優化極差的新作《臥龍:蒼天隕落》都能跑到50幀左右: 這顆定制版CPU的核顯還支持硬解,連接4K顯示器播放NAS里60GB大小的4K藍光原盤毫無壓力,如圖,播放時CPU占用率在10%-20%左右,GPU占用率80%左右,播放過程流暢無比,和電腦主機毫無差別,不用Madshi渲染的話GPU占用率甚至會低到50%以下: 接4K顯示器玩游戲就很吃力了,建議用掌機單獨玩吧,但不表示不能玩,我試過一些老一點的游戲在4K下也是可以跑的,比如《殺戮尖塔》在4K下可以跑到60幀,部分場景會偶爾掉到30幀左右;街機模擬器可以直接在大屏上跑;大多數GalGame 4K全屏也可以暢玩抖音登錄電腦版。在win下SD的風扇比較吵,不玩游戲的話可以配合FanControl把溫度調節成Steam OS一樣的轉速,不玩游戲的話發熱量也不是很大。 上網瀏覽網頁刷短視頻什么的自然輕松拿捏,甚至偶爾用來工作一下也是沒任何問題的,這篇文章我就是用Steam Deck完成的。我試了下用剪映剪1080P視頻相當流暢,沒有任何卡頓抖音登錄電腦版,你看剪映的環境監測都顯示可以流暢使用剪映抖音登錄電腦版,4K的沒試過,就不為難掌機了吧。我還試過用Photoshop 2021處理sony相機拍的6000萬像素照片,導入和導出過程有點慢,打開液化之類的插件偶爾會卡,但普通剪裁、處理圖片瑕疵什么的沒任何問題,偶爾可以用來應付一下,高負荷工作明顯就有點為難Steam Deck了。 整體來說Steam Deck安裝windows 11后連接4K顯示器當做電腦用是完全可行的,追劇、看4K電影、上網體驗都不錯,偶爾應付一下工作也沒問題,很適合像我這樣主力機是蘋果電腦又想玩游戲的用戶,正好可以彌補MAC的不足,外出攜帶也很方便。
報紙版面截圖。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