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我们在摩天大楼目击白色月光 |
2025-10-04 16:5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羅莎 楊思悅 通訊員 劉鵬飛 編輯:馮芯然 |
我們在摩天大樓目擊白色月光2020-08-20 09:22:53 來源: 責任編輯: lyz086 又見懸疑。8月18日,暌違近兩個月的迷霧劇場重啟,繼《隱秘的角落》后,推出新作《非常目擊》;8月19日,優酷懸疑劇場再起勢,掀開頭部項目《白色月光》的面紗;騰訊視頻也加緊在懸疑賽道上的布局,同天推出“種子選手”《摩天大樓》。 類型相同、時間節點相近、均為中小體量劇作……早在三大平臺相繼官宣時,就有不少觀眾做好了觀望優愛騰隔空對決的準備。但從行業角度來看,這場懸疑劇的小規模“井噴”,與其說是優愛騰的同臺競技,反倒更像是合三家之力,拔高懸疑劇的水平線。 回望過去,國產劇的市場偏好,一直在多類型中“風水輪流轉”,而懸疑劇,則是一棵常青樹,屹立不倒。 從網劇崛起初期的《靈魂擺渡》,走向成熟后的《白夜追蹤》《無罪之證》《河神》,到網影聯動創舉的“唐探宇宙”,再到今年懸疑劇場化后,《隱秘的角落》《失蹤人口》等口碑黑馬現身。在漫長的時間線上,始終都有懸疑劇的一席之地。 而在時間的淬煉下,清晰可見,懸疑劇的品質愈發堅硬。這一次,已積蓄多年力量的懸疑劇,在三大平臺的共同發力下,會有哪些突破?又會迎來哪些挑戰呢? 詩意懸疑 迷霧之下的散文詩 迷霧劇場的《非常目擊》,可以說是定檔的風聲剛起,便拉滿了各方的期待值。畢竟拿起《隱秘的角落》接力棒后,能跑多遠,與迷霧劇場品牌化的“聲譽”,息息相關。 上線兩天,《非常目擊》能否與前兩部佳作并駕齊驅,成為迷霧劇場的三駕馬車,還有待考量。 從已播出劇集來看,《非常目擊》是老派硬核的“刑偵范兒”,與社會派推理相結合,在復雜的社會矛盾中,徐徐展開案件真相。江邊小城夜色如水,一樁二十年未破解的謀殺謎案在二十年后再度發生。追兇路上危機四伏,在兇險叢生的危機中,《非常目擊》對人性也進行了鞭辟入里的深刻拷問。 與此同時,即便《非常目擊》在人物關系鋪設的篇幅上頗受非議,但是在制作水準上,依然站在制高點。 取景于霧都重慶,朦朧感貫穿劇集始終。夜雨大霧,送別歌聲起,車窗、叢林……鏡頭一幀幀掠過,水墨畫質感中詭譎驚險的氣息撲面而來。散文化的敘事方式中隱隱透露出日劇格調。在視聽語言上,擔得起“詩意懸疑”的稱號。 從今年的幾部懸疑作品來看,無論是在劇情線的打造上,還是在視覺呈現及對節奏的把控上,幾乎已經來到了部部精品的程度。接近美劇、日劇,已經不再是誘因,而是國產懸疑劇中常見的品質。 基因重組 懸疑劇換血改貌 與迷霧劇場主打男性受眾互補,同天上映的《白色月光》及《摩天大樓》,均是女性題材的懸疑劇。 從卡司陣容來看,在秦昊、王景春、張頌文等文藝咖相繼下凡,落入懸疑劇中后,陳正道、劉紫薇等電影導演,也以懸疑短劇為入口,開始進入劇集領域。 電影質感之余,《白色月光》和《摩天大樓》也為懸疑劇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在《白色月光》中,沒有刑偵、死亡、兇手、綁架等懸疑劇的必備要素,懸疑場被放置在了婚姻修羅場中。簡單言之,《白色月光》是以拍特工片的思路,來拍家庭倫理劇。沒有血跡、槍戰等視覺上的強烈沖擊,但抽絲剝繭的過程,同樣可以達到“頭皮發麻”的效果。藏匿于細節中的懸疑,以及根植于生活的陣陣惡寒,頗有國版《夫妻的世界》的味道。 《摩天大樓》講述了在一幢摩天大樓中,美女店長鐘美寶被害,兩個警察聯手破案,發現了整棟大樓隱藏著匪夷所思的人際關系,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劇本殺的設定,在貼合年輕受眾偏好的同時,也為國產懸疑劇帶來了新玩法。 開播之前,Angelababy的特別出演,讓不少觀眾心里“犯嘀咕”,但在這部劇中,鐘美寶的角色特質與baby本人有幾分相似,整體效果也并無突兀感。 就我們看到的前兩集來說,《摩天大樓》在視聽沖擊上,無疑是勝利的。恐怖娃娃片段,通過對背景音樂及光影效果的把控,在呈現出恐怖童謠的既視感之外,也營造出了極強的代入感。整體上看,單元化的敘事手法,使《摩天大樓》在單集的敘述鋪陳中,更加連貫、集中,以女性視角為切入點帶來的細膩感也體現得淋漓盡致。表面上,《摩天大樓》是一部充滿詭譎色彩恐怖懸疑,但剖開內里,從人性的角度來解讀《摩天大樓》中的重重疑點,也別有一番風味。 與《非常目擊》一樣,《白色月光》和《摩天大樓》在制作水準上也可圈可點。《白色月光》的導演劉紫薇,拍文藝片出身,鏡頭語言在克制中充滿了力量感。《摩天大樓》中對白熾燈、蠟燭、手電筒等光影的捕捉與運用,也極具美學色彩。 從優愛騰三部懸疑新作來看,懸疑劇除新題材不斷涌入、題材日益細分外,在內容深度上也不斷扎根下沉,凝望人性。在制作水準及節奏把控上,成為了國產劇中,最靠近美劇的類型。 追根溯源 類型劇拔高方法論 如今風頭正勁的懸疑劇,不是沒有過低谷。 2018年,被《白夜追兇》、《暗黑者》等高品質懸疑劇喂飽的觀眾,口味“刁鉆”了起來。所以盡管當年推出了二十余部懸疑劇,但真正激起水花的,只有《沙海》一部。 2019年,懸疑劇在短暫的沉寂期中漸漸回溫,但真正形成熱度規模的,也只有《破冰行動》、《長安十二時辰》、臺劇《想見你》三部;直到今年,懸疑劇終于再次迎來了屬于它的主場時刻,據藝恩數據顯示,除《隱秘的角落》等大爆作品外,上半年懸疑劇的市場占有率,高達30%。 在這背后,除懸疑劇本身的題材優勢外,還有許多點在暗暗發力。良好的市場生態,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隨著網劇的崛起、劇場化運營模式的形成,擁有固定受眾的懸疑劇,成為劇場化模式的重要矩陣。今年五月,愛奇藝官宣迷霧劇場。六月一號,優酷的懸疑劇場也正式亮相。從已播出劇集及片單來看,迷霧劇場主打男性受眾,懸疑劇場主打女性受眾,且推出“她懸疑”這一創新思路。兩大平臺“一男一女”,齊頭并進,均以美劇水準對標。 在劇場化飛速發展、且將多部懸疑作品定位為頭部項目的平臺生態下,懸疑劇具備了“精耕細作”的天然優勢。 據《白色月光》監制五百透露,《白色月光》的拍攝周期為五十八天,五天拍攝一集。相較于傳統長劇三天一集的拍攝周期,顯然具有了更加充分的打磨時間。 小而精,成為注重內容錘煉的懸疑劇,發展的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背靠強大的平臺生態,是懸疑劇敢作敢為的底氣。據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表示,“她懸疑”的推出,是大數據傳遞出的信號。優酷平臺女性用戶占比,大概是50%略多一點,平臺劇集的用戶占比達到54%,但在“懸疑劇場”,女性用戶接近60%。 與此同時,三大平臺在短劇集端發力的趨勢,也清晰可見。《非常目擊》《白色月光》均為12集,《摩天大樓》也是16集的小體量。一方面,在劇集注水等問題下,觀眾對于精煉內容的渴求日益強烈;另一方面,短劇集更利于平臺以市場偏好為導向,提高平臺制作和排播的靈活性,滿足多元的用戶需求,提升平臺的納新能力和用戶黏性。 總體來看,布局懸疑矩陣已經成為今年優愛騰在劇集領域的重要發力點,對于懸疑劇內容精品化、制作高端化等方面的把控,更加嚴格。 與此同時,也再次證明了,在懸疑劇天花板不斷抬升的當下,劇情線過硬、價值深度下沉、視聽語言優質等,都是搭建懸疑劇口碑,靠內容出圈的重要元素,缺一不可。 報紙版面截圖。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