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 | 鄭麗媛縱觀古今,人類的每一次進步,必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重大創新突破,而所謂"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欲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關鍵在于人才。目前,我國正處于科技發展的重要階段,想
責編 | 鄭麗媛
縱觀古今,人類的每一次進步,必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重大創新突破,而所謂"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欲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關鍵在于人才。
目前,我國正處于科技發展的重要階段,想要實現質的飛躍離不開優秀人才的推動——提升開發者數量,賦能程序員更多技術創新力,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重點之一。那么,面對新技術時代,我們要如何培育和造就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又該如何吸引更多年輕血液加入科技領域,實現人才量變與質變同步升級?
在 2022 長沙·中國 1024 程序員節的岳麓對話暨 2022 技術英雄百人會上,CSDN 特邀獵豹移動董事長兼 CEO傅盛,瀾舟科技創始人、創新工場首席科學家周明,中國第一代程序員、UCDOS 發明人、聯眾創始人鮑岳橋,CSDN 創始人 & 董事長、極客幫創投創始合伙人蔣濤,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盧凱和拓維信息副總裁、開鴻智谷總裁解偉俊共聚一堂,在 DoNews 創始人劉韌的主持下,圍繞計算機思維的本質、"轉碼"需求等話題,共話現代技術人才的培養之道。
如果不從事計算機行業,會干什么?
劉韌:如果大家不從事科技、計算機行業,你會干什么?
鮑岳橋:我是上大學后學的數學,后來偶然喜歡上計算機,之后就覺得這一輩子都要干這個事了。回想起來,如果我沒考上大學,我現在可能在賣咸菜吧。
其實,我本來是很難考上大學的。我高三(1985 年)那年,我們學校已經連續三年沒有一個人考上大學了,而那時我的成績也只有 30 多名,尤其英語成績特別差。好在后來一位老師激發了我學習英語的興趣,自從他教我之后,我的英語成績從 50 多分迅速上升到了 90 多分,總成績也變成了全校第一。
后來高考時我發揮得也還行,報數學系也不是因為數學特別厲害。當時我本來是想報計算機專業,但我色弱不能報,所以才報了數學系,最后被杭大數學系錄取。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想要有所成績,最重要的是要對某一項事情有著狂熱愛好。我在大學時,也是因為一件事突然就喜歡上計算機了,它能讓我去創造很多變化莫測的東西。一旦你真正喜歡一樣東西并且入迷上癮后,即使沒有老師,你也可以成為一個特別厲害的專家。
蔣濤:我以前參加過數學競賽,雖然沒進全國訓練營,但也保送進了數學系,成績也很不錯。不過學了半年之后,我發現在數學上要走的路實在太長了,就嘗試接觸了當時在國內剛興起的計算機。
我的感受是,學計算機最大的成就是你能夠控制它。你寫一個東西,你想它怎么樣就怎么樣,從事這一行對于我們這種平時不太喜歡跟人打交道的人來說也很合適。當時,比爾蓋茨、喬布斯等人的故事被寫成了書《硅谷之火》,也正是看了這本書之后,我就認定要搞計算機了。
除了我之外,我們那批數學系的目前真正從事數學的其實也很少。有一個本科讀數學、后來轉到人大讀法律系的同學,現在是法學的國內權威人士,有兩三個留在學校里當老師,其他的都在各個地方,主要偏計算機和數學應用。
盧凱:我想了想,如果我不學計算機,我應該會去學工業美術設計。在我小時候,我有一個表兄是畫機械制圖的,那時我覺得畫里又有力量、又有結構,很美。曾經我想過要不要搞機械,但后來在選專業的時候,還是覺得計算機更熱門一些——在 90 年代時,計算機已經開始成為一個熱門專業,比工業設計要火得多。
實際上,計算機里面也蘊含著美:你的程序寫得漂不漂亮,是一種美;計算機硬件和整機結構設計得合不合理,也是一種美。美無處不在,現在我對學生們也講,希望他們去欣賞美、認識美,這樣你無論是搞工程、搞技術還是搞研究,都會從中欣賞到美,才有動力去創造。
解偉俊:我倒沒有太想過這個問題。我是九十年代上高中的,文理分科時覺得自己理科比文科強,就選擇了理科,等到高中畢業時(1993 年),便選了當時最熱門的計算機軟件專業。
一方面,我比較喜歡探索新領域;另一方面,也參考了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他們都說這個專業好,以后找工作容易。因此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學的計算機,畢業后自然而然就從事了這一行,當時的就業市場前景也比較好。
在我看來,很多時候是當時市場需求決定了一些選擇。至少對于我來說,那個年齡段對計算機談不上熱愛,自己的價值觀和一些想法也還不夠成熟。
傅盛:當年我第一份工作本來想做銷售的,因為我爸就是做銷售的。從小我跟著他跑過全國各地,一直覺得銷售能去看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但最后我爸不同意,說我剛畢業還是學點技術好(最近我發現銷售也是個技術崗,要做一個好銷售,一定不是只會耍嘴皮子,需要對整個產品、市場,還有對用戶的決策流程都足夠了解)。
不過,我計算機也沒學得太好,當時學編程總是靜不下心來,學到最后頭很疼,就當了產品經理——一個需要技術基礎,但技術能力又不用太強的崗位。擁有一定的技術基礎,能真正理解產品是如何運作的,也能跟程序員和工程師深入探討交流,但太強的技術水平又容易形成"技術導向"的思維方式。
我分析過,產品經理和工程師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別:
工程師的整個閉環來自于眼前的電腦。譬如代碼寫得好不好,電腦就能給出驗證并測試,總體而言是一個短閉環,可以精準把控到每一個點上。
產品經理則是一個長閉環,從項目立項到發布,再到用戶反饋,整體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當然,不排除有很多技術做得非常好的人最后轉做產品依舊出色的人,但二者之間的思維模式有點不一樣,在這過程中我覺得還是會有個轉換的過程。所以,可能正好是我自己在編程上的不足造就了我在另一個方面的優勢。
周明:要是不學計算機的話,我大概會去學中醫,也許現在還是個有名的老中醫。當年我考大學的時候,數學、語文和化學的分數都挺高,我爸一分析:"這是老中醫啊!兒子,你去北京中醫學院(即現在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因此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中醫學院,結果沒要我,我就服從分配,去重慶大學學計算機。
我是 1981 年上的大學,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計算機是什么,還是我爸說:"計算機你不懂,計算器你總懂吧。"他以為計算機背后的原理是計算器,所以我也就帶著計算器的概念到大學去學計算機了。
后來我分析了一下自己,我語文好,數學還湊合,學計算機也正是用一種語言把腦子里的想法實現出來。因此之后我做了好多中文的自然語言處理,像對聯、詩詞歌賦、小冰、機器翻譯、搜索等,其實都是在處理語言,只不過是用計算機。
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學了個計算機,又回到我特別喜歡的語言上來,這一輩子都是在用計算機來做語言方面的一些事情。在我看來,人最幸福的事,就是興趣和工作能合二為一。
"計算機思維"是什么?
劉韌:很多人說,學了計算機以后會具備計算機思維,那么所謂的"計算機思維"具體指什么,它對人生有什么幫助?
鮑岳橋:我沒細想過這個問題,但我認為計算機思維可能會讓人的邏輯思維過程更嚴密一些,學數學也會帶來這方面的影響。如同傅盛所說的產品經理,要有技術基礎才能理智分析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我覺得自己也是個產品經理。
在我們那個年代寫程序,經常是一個人寫的,沒有團隊,所以你肯定要從產品經理的角度去考慮要做什么,去分析需求,有一個大概的目標,然后再開始用程序實現。不過這樣雖然效率很高,但搞不了特別大、很復雜的項目。
蔣濤:我覺得受過編程訓練以后,會增強對一些控制、流程、因果的理解。我見過很多頂尖的程序員,我覺得他們有時候思維都有點呆呆的,因為他的計算機思維已經固化到他生活中的任何一個方面了。他們干事,流程都寫好了,一定不會超出他的流程。
但我好像沒有這樣,我比較隨性,不是一個典型的程序員思維。我發現那些我喜歡上的東西,其實它們有一些意外性。比如我現在又學了佛法,佛經說,你所有的結果,都是由你前面的因帶來的,但其中又有主因、輔因等。
盧凱:我是大學老師,來自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思維也是我們一直在研究和探討的一個領域:如何把計算機思維教給學生,讓他們利用這種新穎的思維方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即便如此,我們依舊很難給予計算機思維或者計算思維一個很準確的定義。
在我看來,計算機思維是當你碰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如果適合用計算機或者計算思維來解的時候,你會很自然地利用你擅長的工具和方法,快速解決這個問題。
比方說,我們在統計家里有多少錢或者什么東西時,可能一般人會拿紙記賬,厲害的人用 Excel 已經很不錯了,但有計算思維的人,他可能用 Bash 寫個小腳本程序,做個歸類,數據分析。所以說,計算機思維如果和我們的生活更近一點,很可能就會引申為數據思維和智能思維。
不自覺地利用好這些工具和方法,我認為這就是計算思維用得好,而我們就在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這種能力。當學生學完以后,我們希望,一,他具備了計算機的專業知識,二,具備了計算機系統的整個思維方式和系統觀。所以說,我們有時候叫做計算思維,有時候我們又把它稱之為計算系統思維。
解偉俊:我來自于拓維信息,它 1996 年就成立做軟件了,我們幾千員工也都是做軟件的。我理解主持人講的計算機思維,我看我們企業里的員工,感覺計算機思維還挺明顯的:
第一,要有項目思維,就是要有輸入,也要有明確的輸出;
第二,講究時間,不能是無無休止的,要在規定時間完成規定的內容;
第三,追求效率,要高效地完成一些工作。
拓維信息前兩年成立了一個開鴻智谷項目,我發現這個項目的開發人員和原來做傳統軟件的有些不太一樣,選擇員工的時候需要具有創新能力,要考慮這個項目未來是怎樣的,所以計算機思維可能也要求創新思維。
我理解的計算機思維可能很多都體現在工作上,如果要說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話,一方面可能會更嚴謹,要有一個明確輸出,不能忍受一個沒有目標、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在計算機思維下可能不太成立。另一方面可能是追求創新求變,不能一天到晚老是這樣子,對生活上也要求一些變化。
傅盛:我個人覺得計算機思維,正好補足了我們中國人在邏輯方面的一個比較大的空白,因為我們從小不怎么學邏輯學這些東西。第二是要形成一個可被實踐檢驗的習慣。第三是要很嚴謹,我最煩的就是打了一大段代碼以后,然后有多少個錯誤,得一個個調。不過雖然寫得不好,但對我自己也有磨練,會提升我的思維嚴謹性和細致度方面。
計算機思維它其實是可以擴大化的,本質上來說,就是以一個理性的方式去面對這個世界,而不是只是感性。有本書叫《原則》,我覺得這本書把計算機思維擴展到了你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學會制定原則,這些原則一旦 Run 起來,你就可以追求一個確定性。
其次,我覺得未來一定是一個人機共存的世界。今天的所有東西,除了我們人本身的這些東西之外,很多都是代碼組成的。每個人擅長不擅長計算機思維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應該去理解計算機是怎么運行的,計算機思維是怎么回事。他不一定要以此為職業,但這應該成為一個底層的知識儲備或要理解的事情。
最近我女兒在寫長篇小說,她是初中生。有一天我看她在寫就問,你怎么寫小說?她說,我找了個 AI 引擎,有幾段中間過渡就讓它幫我寫。所以我覺得,其實計算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認為所有人都應該接受計算機思維,至少可以去學習一下。
周明:我覺得,計算思維是用計算機這些科學的基礎理念去進行問題求解,然后尋找一個最優解的過程。
你其實在生活中會發現,學過計算機的人做事很有條理,人實際上處理任何事情,都是有限條件下的求優。比如,有朋友到家里吃飯,要買什么菜,買什么酒,后做幾個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總共花多少錢等等,它實際上是 N 多條件約束下的一個求優的過程。
不慎將葡萄的汁液滴在棉質衣服上,用肥皂洗滌不但不能去掉污漬,反而會使其顏色加重,應立即用白醋浸泡污漬處數分鐘,然后用清水洗凈
如果我們有計算思維的話,這件事就會變得很容易解決。你會想總共要花 1000 塊錢,家里大概最多能請 6 個人,酒花多少錢,菜花多少錢,在哪里買,在這種有限的條件下,尋找一個最優方案——有計算思維的人,無論面對什么事情,都是在各種條件下求優,碰見什么事都不著急。
你會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好多人,因為沒有這些思維,邏輯不清楚,他做的事情,無論是事業還是生活,基本上都一團糟。我個人認為,不管你學不學計算機,都要有那么一點計算思維,它會使得原來就聰明的人更聰明,一種更系統化的聰明,原來不是那么聰明的人,可能一點也就明白了。
轉碼,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劉韌:現在有一個專有名詞叫"轉碼",即以前不是學計算機的,變成從事計算機,因為這樣好找工作,但其實大部分人是轉不成功的。那么,你們認為哪些人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比較容易"轉碼"?
鮑岳橋:我學計算機的年代,和現在這個時代差別太大了,但我認為如果你真的是非常喜歡編程,那你肯定可以轉過去,而這個喜歡,一定要是發自內心的。你如果喜歡,你會愿意吃苦,你不喜歡,你肯定就不干。
不過假如說我現在是一個年輕人,可能本來對計算機也沒什么興趣,但我找不到工作,為了工作必須得學會計算機,我覺得也能學會。因為他有很強的目標,就是為了找工作,在被迫謀生的情況下,就必須要去學會一個技能。
如果要說在"轉碼"上比較有障礙的人,可能是一些邏輯性不太強,或者數學比較差的,這些人在"轉碼"過程中可能會稍微難一點。
蔣濤:基本上我覺得都能轉,甚至小學生都可以。我們辦了一個培訓公司叫傳智教育,在 A 股上市,培訓一年大概六七萬,我們培養過廚師,還培養過程序員。找不到工作,去我們那 4 個月就幫你找到工作,有 95% 的成功率。
所以一個人只要真的下了決心,計算機入門實際上是不難的,這個門檻很低。用我們的經驗來說 4 個月就可以"轉碼",搞不定的可能邏輯差一點,也可以做測試,因此目前國內有大量的初級選手。不過對各行各業來說,越往上走,對系統級的、深入的、本質性的思維要求就越高越難,而目前我們這類的系統級選手還不夠。
盧凱:作為大學老師,我特別鼓勵跨學科交叉融合,但是成功與否,根據我的經驗,在計算機領域里分成兩類:
第一類是做計算機系統的人,我不太鼓勵他從別的學科過來,因為做計算機系統,要從硬件到操作系統到編譯到高層,要有一個完備的知識體系才能做好,時間和經驗會成為很重要的因素。
但如果是做應用,我們恰恰希望他是從別的方向過來的,因為學計算機的可能沒有相關領域知識。比方說,現在我們在做并行計算應用,我招的人都不是學計算機的,有搞物理的、化學的,這些人不僅好招,給他幾個月時間培訓基本知識,后面靠他自己去鍛煉和優化并行編程能力,他就會走得很好。同理,如果要做有關大氣流動的應用,學數學的人就懂數值算法,能建模,能夠進行數據分析。
所以,我很希望這些人能到往計算機領域發展,經過時間和經驗的打磨,他們就會成為很好的復合型人才。
解偉俊:站在企業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我發現一個現象:我們企業里很多做編程的員工,他們以前都不是學計算機的,學什么都有,還有一些沒聽說過的專業——這說明相對來說,編程入門是不問出處的,門檻也并不高。
但是如果想要做得好,其中差別就很大了。我看過很多優秀員工包括社區里一些高手的學歷,他們不是清華也不是北大,不是來自什么名牌大學,有些只是大專生——那他們的共性是什么呢?這些人特別熱愛并專注于編程這件事,他們可以為此不吃飯,盡可能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活動。
計算機行業本身跟別的行業是一樣的,只要熱愛并專注于這個行業,他可能就會發展得很好,跟來源或者學什么,其實關系不太大。
傅盛:這東西就像你學寫字或想學會一項技能一樣,我覺得只要愿意,絕大部分人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我曾在 360 招了一個人,他什么學歷也沒有,就在網上發帖子,但我覺得他寫得很好。當時他在南方的小工廠里給人家寫驅動,來了 360 以后現學 C++,后來成了 360 的首席安全官。我們獵豹這邊也有一個,她是女生,大學學的是園藝,現在技術也很強。
因此,我認為在"轉碼"方面有三點需要明確:
第一,計算機沒什么神秘的,只要通過學習,每個人都能入門。
第二,編程也在不斷進化,如今它已經成為一個分了很多層級的事情。如果你上來就要做個操作系統,估計難度還是挺大的,但如果要寫一個應用應該還好,尤其現在編程工具越來越簡易化,很多都能簡單上手。
第三,由于計算機不斷成為基礎學科,我覺得把它用在哪、怎么去用它也很關鍵。這可能更考驗你對這個行業的了解,而不是考驗你對系統深度,或者你的數學能力——其實你真正學會編程,是不需要什么數學基礎的,更多的還是在應用層面。
我一直認為,那種深度天才型的人才,大部分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包括我在內,但很多人能成為和應用深度結合的人才。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興趣點,這個興趣點和編程結合起來,可能就是個非常好的方向和機會。
周明:我完全同意剛才幾位老師的發言,我想補充一點,這個程序簡單學一學,從 0~1 相對來講不那么難,但是學好了真的是有點難——首先要自驅性強,其次是要興趣驅動,要真的有興趣才行。
我舉個例子,之前在微軟的時候,總部裁員把一些語言學家裁掉了,他們主要是做機器翻譯寫規則,不會編程。微軟比較仁慈,說給你三個月時間,你自己找工作,要是有地方要你,留下也沒問題。其中一個語言學家我認識,他就在三個月內學會了 C 語言,還通過了 SQL Server 的面試。
不過后來,因為他對編程真的不是特別有興趣,干了半年后便回歸初心,去一所中學教英語去了。
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編程圈?
劉韌:最后,也是一直困擾我的一個問題。我的第一個孩子如今年齡挺大的了,在很早之前我便找人教過他計算機,然而他就不愿意學,原因是他覺得 Debug 太折磨人、太無趣了。當下我的第二個孩子也面臨這樣的情況,以這個事情為例,我們該如何吸引孩子以及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編程中?
鮑岳橋:如果你是逼著他去學,就教一些比較枯燥的東西,時間一長,孩子肯定存有逆反心理。正如大家所說的,你要成為一個高手,內心必然非常喜愛這件事情。
以我個人經歷為例,我原先對計算機一點興趣也沒有,天天下圍棋。在大學的某一天,我們老師布置了一道算法題,但那個算法是錯誤的,起初我們不知道,班里所有人的程序都運行不出結果。我與另外一個同學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這個程序會跑不出來?最終在仔細研究之后,我們發現老師提供的隨機函數是錯的,便自己寫了一個隨機函數,于是程序就跑通了,這個成就感太強了。
后來,包括我開始自學各種語言的時候,我都是先拿出一些小的、實實在在的作品出來,在微信上分享得到別人的打賞、點贊時,我會覺得別人對我有很強的認可,感覺只要我再努力一下,就能做一個更牛的東西。
因此,一定要讓孩子或者更多的年輕人通過辛苦努力,最終得到結果以及大家的認可,這個過程很重要。
蔬菜盡可能做到現炒現吃,避免長時間保溫和多次加熱。另外,為使菜梗易熟,可在快炒后加少許水悶熟。
蔣濤:我認為編程本身并不難,但是現在孩子的問題是,沒有感受到編程的樂趣與成就感,沒有一些激勵。如果他對錢或者其他一些東西感興趣,作為父母,需要觀察如何幫助孩子獲得正反饋。
我認識一個小孩,初中沒讀完就出來混社會了。他去應聘工作都沒人找他,他就只能自學。英語他也不會,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生磕出來,但是他會賺錢,還賺了很多錢,他 20 多歲時收入就大幾千萬,就是靠寫程序賺到的。他曾經跟我說,賺錢就是計算思維,如果想賺錢他就能找到方法,再大的苦他也愿意吃——這就是錢的激勵,其實還有成就感這類的激勵。
盧凱:我觀察過 60 后、70 后、80 后、90 后、00 后人的特點,以及我們社會進步發展的大趨勢。如果我是你,我就不會勸孩子一定要學編程,他喜歡什么就去做什么。因為我們的未來是越來越多樣化的,當我們不再以學習作為謀生的唯一工具時,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我也有一個 16 歲的女兒,我現在的觀點就是想學什么就學,如果吃了苦自己得認,得了益自己享受。他們的機會很多,不要因為一次選擇就永遠地決定未來。
解偉俊:如果我給建議,一定要把「我要他學」變成「他要自己學」,這個是一個觀念的轉變。作為家長肯定要思考,他為什么不愿意學,對這個年紀的孩子而言,我有兩點建議:第一,要樹立一個榜樣;第二,要有正向的激勵。
我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為過去一步一步的成功。只要讓孩子看到一個小成功,不斷激勵他的自信心,讓他變得愿意做這件事,可能慢慢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傅盛:我女兒的狀況也是這樣,我給她下了"編程貓",想要天天讓她學,但是她就是不愿意。我認為主要有兩點因素:
第一,我們的計算機教學結構還有待改進。我上大學時就非常有感觸,不太明白為什么要先學計算機文化基礎,如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換算等內容。我認為應該"以終為始",先從一個興趣目標開始,用一些簡化的方式讓他去學習上手,不要一下就學很多科班的東西,Python 我都覺得太復雜了。
第二,不用太急,給孩子給一些時間,我覺得編程到 20 歲學也來得及,平時多跟他們講講編程的好處,慢慢培養出興趣后他們就會接受這件事。像我女兒最近就開始有點興趣了,因為她班上有個男神,程序寫得特別好,我就說你去弄一弄最簡單的編程,別搞得跟人家沒共同語言。她最近關注的一個國外網紅玩《我的世界》很厲害,在蘋果上班,我也跟她說你看人家程序寫得多好。
另外,其實我還有一個建議,我覺得孩子是可以適當玩一些游戲的,尤其一些沙盒類游戲。實際上,你看最近 Roblox 和《我的世界》這些游戲,它其實就是一種類似編程的思維。程序不一定就是一行行代碼,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它就是一個模塊,你把它拼接起來,能夠運轉,那它就是一種程序。
周明:我覺得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現在我們跟孩子實際上是隔代了,思維習慣和認知程度都不一樣,好多新的事情我們不了解,這時候如果拿過去的思維去教育孩子,他們肯定是不服的。
我有一個北大計算機的教授朋友,他女兒因為在法國待過就想學品酒師。他跟我說他是沒招了,問我有沒有辦法讓他女兒學計算機?我就說,讓你女兒到微軟來玩玩。
他女兒來了之后,我給她展示了一個微軟對聯生成器,出上聯對下聯。她覺得這東西挺神奇,問我這玩意咋對的,我就跟她說:這簡直太簡單了,隨便編兩行程序就搞定了。她回家后就跟他爸說要學計算機,他爸問她為什么,她說,「周叔叔跟我講計算機太簡單了,編兩行程序對聯都能給對出來」。后來,她就去澳洲學計算機了。
這是一個正例,還有一個反例——我女兒。因為我學計算機,我就希望她也能學,這樣我還能教她。但我女兒拒絕,她說,「凡是你學的東西,我都不學,你學計算機我就堅決不學計算機,你搞自然語言我就堅決不碰這個事兒」。
于是她就自己玩音樂之類的,不管我怎么威逼利誘,都一點用沒有。后來我認輸了,跟她說你愿意學啥就學啥,反而我為了跟她套近乎,我自己還去學了點音樂。雖然學得很差,但主要是想跟她有點共同語言,這樣她也愿意跟我說話。那時候我跟她說,現在音樂也不是純粹人工音樂,其實用神經網絡做音樂也挺有意思的,順便又介紹了幾個相關網站給她。
后來,她到國外去學音樂制作,就覺得將來要是拼個人音樂才華,可能拼不過別人,要是再加點神經網絡,說不定還能搞出點新奇玩意兒——結果,她繞了一圈,又回到她老爸多少有點長處的地方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于小孩,你并不是一定要一次性地、必須讓他現在就學什么,你可以先了解他,接近他,幫助他,讓他覺得你是為他好,將來有一天,他可能會回到你所希望的某些地方。即使沒有,通過這個過程你實際上對孩子也有更多的了解,這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沒有必要去強求孩子做你喜歡的事情,應該去鼓勵他做喜歡的事情。
拉鏈卡住:當衣褲的拉鏈卡住或不易拉動時,先涂上蠟,再以干布擦拭,就能輕松拉動。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