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电脑什么配置最好 |
2025-10-04 16:5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羅莎 楊思悅 通訊員 劉鵬飛 編輯:馮芯然 |
導語: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系統也是一直在更新升級中 導語: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系統也是一直在更新升級中。我國是有巨型計算機系統,那么,大家知道中國第一個巨型計算機系統是什么?我國第一臺巨型計算機系統是什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好好看看。 第一個巨型計算機系統是銀河”億次巨型計算機系統,是在1983年12月研制成功的,1999年,由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研制開發“銀河—Ⅲ”巨型機,運算速度在百億次以上。 它填補了國內巨型計算機的空白,標志著中國進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計算機的行列。銀河,即銀河計算機,是由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巨型計算機系列之一。 目前“銀河”系統是我國運算速度最快、存貯容量最大、功能最強的電子計算機;主要事件包括:1983年銀河計算機秒算次數上億;1993年銀河全數字仿線年“銀 河-III”百億次巨型計算機系統。 “銀河1號”巨型計算機其運算速度達每秒1億次。這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臺每秒鐘運算億次以上的巨型計算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研制巨型計算機的國家之一,并在石油勘探、氣象預報和工程物理研究領域廣泛應用。 銀河—Ⅰ1983年11月我國第一臺被命名為“銀河”的億次巨型電子計算機,歷經5年,在國防科技大學誕生了。它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宣布:中國成了繼美、日等國之后,能夠獨立設計和制造巨型機的國家。 銀河—Ⅱ1992年11月19日,由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銀河—Ⅱ”10億次巨型計算機在長沙通過國家鑒定。填補了我國面向大型科學工程計算和大規模數據處理的并行巨型計算機的空白。 銀河—Ⅲ1997年6月19日,由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銀河—Ⅲ”并行巨型計算機在京通過國家鑒定。該機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儲結構,面向大型科學與工程計算和大規模數據處理,基本字長64位電腦什么配置最好,峰值性能為130億次。該機有多項技術居國內領先,綜合技術達到當前國際先進水平。 1983年12月22日,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計算機——“銀河”在長沙研制成功。其設計主持人為兩院院士慈云桂教授。慈云桂教授(1917年4月5日 – 1990年 7月 21日)也被稱為中國巨型機之父。 1995年5月,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研制出曙光1000。這是中國獨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規模并行機系統,峰值速度達每秒25億次,實際運算速度超過10億次浮點運算,內存容量為1024兆字節。 1997年6月19日,“銀河—Ⅲ”并行巨型計算機在北京通過國家鑒定。該機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儲結構,面向大型科學與工程計算和大規模數據處理,基本字長64位,峰值性能為130億次。 1999年,由清華大學研制的“探索108”大型群集計算機系統及高效能網絡并行超級計算機THNPSC-1問世,其最高浮點計算速度達到每秒300億次; 1999年,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中心首臺“神威Ⅰ”計算機通過了國家級驗收,并在國家氣象中心投入運行。 2000年1月28日,中科院計算所研制的863項目“曙光2000-II”超級服務器通過鑒定,其峰值速度達到1100億次,機群操作系統等技術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2000年,由1024個CPU組成的“銀河Ⅳ”超級計算機系統問世,峰值性能達到每秒1.0647萬億次浮點運算。 2000年,由上海大學研制的集群式高性能計算機系統——自強2000-SUHPCS在上海誕生電腦什么配置最好,其峰值速度為每秒3000億次浮點運算。 2004年,曙光4000A成功研制,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個能研制10萬億次商品化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 2007年6月,中美超級計算巨頭曙光和Cray巔峰會首,曙光啟動百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研發計劃,稱2008奧運前將投入使用。
報紙版面截圖。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