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平板电脑苹果(平板电脑苹果ipad) |
2025-10-04 16:5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羅莎 楊思悅 通訊員 劉鵬飛 編輯:馮芯然 |
在 Apple 推出的十月新品中,新 iPad 無疑是爭議最大的一個。A14 芯片性能夠用嗎?新的螢幕會卡頓和不跟手嗎?產品外觀和質感會退步嗎?——和許多人一樣,我在新品發布日當晚也產生
在 Apple 推出的十月新品中,新 iPad 無疑是爭議最大的一個。A14 芯片性能夠用嗎?新的螢幕會卡頓和不跟手嗎?產品外觀和質感會退步嗎?——和許多人一樣,我在新品發布日當晚也產生了這些疑問和困惑。帶著這些問題,我提前上手了新款 iPad,并與第五代 iPad Air(下文簡稱「iPad Air」)進行了對比。 新 iPad 及鍵盤 外觀和螢幕新款 iPad 的整體設計與 iPad Air 非常接近,兩者都采用了直邊加圓角造型,且螢幕比例、攝像頭位置、電源鍵集成的 Touch ID 及視覺觀感都很相似。不過,仔細對比之下,兩者還是有著些許不同——iPad Air 背面的砂紋觸感更強,而新 iPad 更滑順,且新 iPad 更厚也更重。最明顯的一點在于,新 iPad 的邊框倒角弧度更大,手感有點圓潤,iPad Air 摸上去則利落許多,我在上手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哎,這 iPad 怎么長胖了?」 iPad Air(左)和新 iPad 圓潤的弧邊 新 iPad 的藍色飽和度更高,整體顯得更為年輕和張揚。iPad Air 的藍色偏向青色,氣質上比新 iPad 低調了不少。 iPad Air 新 iPad 如果你是 iPad Air 或 Pro 用戶,有一天卻不小心摸了一把 iPad mini,那你一定會在 iPad mini 上感受到明顯的卡頓感。這個問題在新 iPad Air 卻并不存在,它的色彩、清晰度和刷新率和 iPad Air 都處于同一水準。而且從下圖中的比較來看,iPad Air 整體略有發紫,新 iPad 的觀感甚至更好。 新 iPad(左)與 iPad Air 播放同一片源時的顯示效果對比,均開啟最高亮度 不過,iPad Air 的螢幕使用了全貼合技術(即「全層壓顯示屏」)且擁有抗反射涂層,所以在燈光的照射下,iPad Air 的螢幕明顯更黑。另外,iPad Air 支援 P3 色域顯示,理論上對于互聯網內容的顏色還原度更高。但總體來說,新 iPad 的觸控和顯示效果都沒有問題,不會為你的日常使用拖后腿。 舒緩眼部疲勞小竅門:用水浸泡藥用小米草或母菊花,然后將毛巾浸濕,敷于眼部10到15分鐘,可有效舒緩眼部疲勞。 性能新款 iPad 搭載的是 A14 芯片,這塊老芯片也算是新 iPad 身上最大的爭議點了。在「小字輩」iPad mini 都已經用上 A15 的前提下,Apple 在 2022 年末推出的新產品上仍使用了兩年前的舊芯片,確實顯得有點摳門。 雖然我此前在用的 iPad Air 搭載了桌面級的 M1 芯片,但從實際使用感受來說,我沒有覺察到兩者在日常使用中有什么性能上的差別——打字、多任務切換、看劇刷 YouTube 等都很流暢,沒有卡頓。當然,A14 畢竟是兩年前的旗艦芯片,應付非高負載場景自然不在話下。而且我不用 iPad 剪影片,也不玩大型游戲,所以沒機會發揮 M1 的全部實力。 真正讓新 iPad 受到芯片性能限制的是 iPadOS 16 的王牌功能——臺前調度(Stage Manager)。Apple 在 iPadOS 16 的頁面中明確表示,該功能僅限搭載了 Apple silicon 的 iPad 及部分 iPad Pro 使用,可見臺前調度在 Apple 的產品定位中是區分是否「Pro」的關鍵特性。與此同時,新 iPad 外接顯示器可以達到的最高規格也只到 1080p 60 幀或 4K 30 幀。換言之,無論軟體還是硬體層面,新 iPad 的能力上限都只是一部單純的平板,沒有更多拓展空間。在 iPad 與桌面電腦的邊界逐漸融合的大趨勢下,A14 芯片為新 iPad 刻上了某些「舊時代」的印記。 另外,據 Federico Viticci 描述,新 iPad 不支援顯示縮放,在分屏時部分 app 的縮放狀態會與 iPad Air 有所不同。這個小區別雖然不影響核心體驗,但如果你平時喜歡分屏使用 iPad,購買時可以考量一下。 Federico 對于該情況的描述和截圖 鍵盤嘴里有潰瘍,就用維生素C貼在潰瘍處,等它溶化,潰瘍基本就好了。 新 iPad 搭配的這塊「妙控鍵盤雙面夾」(Magic Keyboard Folio)實在是讓我又愛又恨。 愛在它實在是太好用了,我喜歡這塊鍵盤主要在于兩點—— 其一是它的形態和妙控鍵盤相比更加靈活自由。iPad 的妙控鍵盤(Magic Keyboard)自帶支架,可以讓 iPad 用起來更接近筆電,但問題在于妙控鍵盤只有「支起 iPad」一種狀態,如果我想拿 iPad 看書或者做筆記,還得把它從鍵盤上摘下來單獨使用,很是麻煩。妙控鍵盤雙面夾則由正、反兩部分組成,都通過磁吸與 iPad 連接。在我不需要鍵盤時,只需要將鍵盤部分折至 iPad 背后即可,不用反復拆裝。 妙控鍵盤雙面夾的鍵盤和背蓋是兩個獨立的部分 其二是這塊鍵盤新增了功能區,特別是有了獨立的 Esc 鍵。我相信用過 iPad 第一方鍵盤的朋友們都深切體會過沒有 Esc 的痛苦,每次打錯字都要靠刪除鍵依序退格,實在太過浪費時間。有了功能區之后,在 iPad 上打字和操作鍵盤的感受已經無限接近 Mac,功能區右上角的「鎖定」按鍵甚至可以鎖屏及喚醒 iPad,相當方便。 還有一點,妙控鍵盤雙面夾的手感和 MacBook 上的蝶式鍵盤非常近似。我自己很喜歡短促、干脆的按鍵回彈,所以之前就很喜歡蝶式鍵盤。但我也知道很多朋友不喜歡此類手感,如果你對這一點有遲疑,建議去 Apple 零售店摸摸真機,看自己能否適應。 不過,妙控鍵盤雙面夾的翻折形態也不是完美的,由于它采用了背后支起的結構,所以想要放在腿上打字就變得有些困難——支腳硌腿,而且打字時會搖晃。另外,雙面夾的鍵盤部分會直接蓋在螢幕上,對正面的吸附力不強,顯得有些松垮。 鍵盤蓋在螢幕上的貼合度演示,我實際使用中覺得還好,但刻意這么揉搓確實會產生類似的搞笑場面。 恨它的原因有兩點——繞口的中文名,以及「為什么更高階的 iPad 用不了?」。 在新 iPad 發布當夜,「妙控鍵盤雙面夾」這個名字就成了我吐槽的重點。除了妙控雙面夾,Apple 此前還推出了「妙控鍵盤」、「智能鍵盤」和「智能鍵盤雙面夾」,這些名字放在一起仿佛就是一場關于「妙控」(Magic)、「智能」(Smart)、「雙面夾」(Folio)和「鍵盤」(Keyboard)的文字組合游戲,搞得我暈頭轉向。 其實,真正讓我覺得不對勁的是「雙面夾」這個翻譯。「妙控鍵盤雙面夾」對應的英文原文是「Magic Keyboard Folio」,在我看來,直接翻譯成「妙控翻折鍵盤」可能會更加簡單直觀,即使不熟悉 Apple 產品線的用戶聽到這個名字也能大致猜到產品形態。盡管這款鍵盤嚴格來說確實是個雙面夾,但產品名稱畢竟不是科學定義,其易認和易傳播的重要性應該高于精確度。當然,Apple 目前已經把名字起好了,我所能做的也只是多背果式單詞,牢記各種前綴搭配,避免下次看到依然懵圈。 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 如前文所言,在有了功能區之后,妙控鍵盤雙面夾已經具備很高的完成度和實用度,所以更高階的 iPad 不能使用它就成了我對 Apple 的最大怨念。在此前使用 iPad Air 時,我的大多數辦公場景就是打字。妙控鍵盤形態不靈活、沒有 Esc 等缺點都成了「讓我更加熱愛 iPad 辦公」的障礙。好在新 iPad 的性能雖然難稱強悍卻也不算差,單就寫稿這件事來說,搭配了妙控鍵盤雙面夾的新 iPad 甚至可以比我的 iPad Air 完成得更好。不過,鍵盤沒有 Esc 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還請 Apple 在下一代妙控鍵盤上努把力。 一些購買建議從產品網頁、宣傳文字到廣告片,Apple 都明確地傳達了「新 iPad 更適合做筆記和開視頻會」的意向。從我的使用來看,最適合新 iPad 的兩個主要人群也確實是需要隨時帶著電腦上網課、做筆記的學生黨,以及工作對電腦性能沒要求,平時主要用來開個會、看個劇的上班族。如果你的使用需求恰好符合新 iPad 的定位,那「iPad 仍然是 iPad」——它可以很好地為你提供服務,大多時候都包你滿意。相反,如果你明確地需要更好的螢幕或更強的性能,那還是選擇 M 芯片系列產品吧。 真正讓我覺得難以給出購買建議的反而是妙控鍵盤雙面夾。這塊鍵盤在功能上無可挑剔,但兩千塊的價格著實不低。尤其考慮到它只能與起售價不到四千塊的 iPad 協同使用,就算你是不差錢的用戶,恐怕也很難接受這樣的價格搭配。綜合下來,可能唯一能影響你的購物決策的就是打字這件事在你使用 iPad 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重要了。如果確實占比很大,那為一塊趁手的鍵盤投資兩千塊或許不虧? 總體來說,由于我在入手前對第十代 iPad 有著各種低預期及擔憂,在上手之后,它反而成了近期超過我預期最多的產品。新的 iPad 不卡頓,也不廉價,只要在價位和功能上符合你的需要,完全可以果斷出手。 疏通下水道:取一些醋和小蘇打,往下水道里依次倒入半杯小蘇打和一杯醋……嘩一下很多的氣泡產生,不要驚慌,等停止冒泡后,用熱水沖洗干凈。問題就解決了!
報紙版面截圖。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