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還得從 2020 年 11 月的那場 Apple 發布會說起——那天,M1 芯片正式發布 ,ARM 芯片的筆記本電腦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也以超高能效和超長續航一舉成名,徹底改變了大家對 ARM
故事還得從 2020 年 11 月的那場 Apple 發布會說起——那天,M1 芯片正式發布 ,ARM 芯片的筆記本電腦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也以超高能效和超長續航一舉成名,徹底改變了大家對 ARM 的印象。
所以在偷偷嘲諷 Mac 用戶沒游戲玩的同時,我內心也不免好奇:這是什么來自西方的神秘魔法?ARM 桌面處理器居然這么神奇?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搭載 ARM 處理器的 Windows 設備正式進入我的視野。
Apple 對于窮學生來說實在是太遙不可及了。當時我才剛入手上一臺筆電五個月,對它抱有相當多的好感,不過各種渠道聽說 ARM Windows 筆記本搭載的 Windows on ARM(下稱 WoA)還是個半成品、不適合作為主力,于是萌生的想法被擱置。
這樣一拖就直接拖到了 Apple 發布會兩年后的另一個 11 月,當我發現手持筆電的二手價格已經跌到不堪入目、我的筆記本使用需求也逐漸輕量到「能辦公就行」的時候,我知道也是時候做出改變擁抱一點新東西了。
心一橫,一天后到手一臺 Surface Pro X。本文是對我在它磨合的過程中,寫下的一點記錄與思考。
能用了嗎?
太長不看:能用了嗎?
能用了,甚至很好用。
許多軟件都提供 ARM 支持,x64 軟件通過轉譯也能正常運行,除 Canon 的打印驅動外幾乎沒有不兼容。這里是常用軟件及 Windows on ARM 體驗對照表,后面體驗部分有各種場景的綜合體驗評分,可以作為參考。
硬件:你這電腦是 i7 還是 R7 啊?
都不是。
這臺 Surface Pro X 搭載了驍龍 8cx 換皮版:微軟 SQ1 SoC,有四顆 Cortex-A76 大核和四顆 Cortex-A55 小核,基于臺積電 7nm 工藝打造,約為天璣 1100 或者 AppleA11(iPhone 8 / X)水平;GPU 是高通 Adreno 685,855 上那顆 Adreno 640 的超級加倍版,微軟說運算速度可達 2TFlops,極限性能略高于 AppleA14 (iPhone 12 / iPad Air 4)。
此外它還擁有 16GB 板載內存,256GB 可更換 M.2 SSD 以及 X24 LTE 基帶,可插 SIM 卡保持隨時在線。
裝系統前的 Surface Pro X 定妝照,左半部有亮斑
微軟對 Surface Pro 系列的定位是二合一筆記本,Surface Pro X 自然沒有免俗,和家族其他成員一樣,它本質上是一臺可接磁吸鍵盤的平板,拔下鍵盤隨時變身 iPad Pro Max。
這種設計有好有壞,好處是本體發熱不會影響鍵盤輸入,同時更靈活,可以針對場景隨意切換,壞處是磁吸鍵盤 + 屏后支架設計導致整臺筆記本壓力全都加在支架上,壓強很大,并且沒有常規筆記本轉軸穩定,以至于每次把 SPX 放在腿上打字,腿都會被摁出壓痕;并且不能直接端起鍵盤換姿勢,非得全部抓起來一起挪,完事兒了還得把手伸到屏幕后調支架。
Surface 的品控也一如既往垃圾,我這臺屏幕有明顯亮斑,好在據上家說它并沒有擴散。當然品控之外大多都是個人習慣差異,渡過適應期就好——它搭載的系統更值得關注。
系統:你這平板系統是 iOS 還是 Android 啊?
也都不是,畢竟如標題所示,這是一臺搭載 Windows 的 ARM 筆記本。
「極其先進」的 ARM 和 SQ1
這并非 Windows 首次與 ARM 結合。先不說 Windows Phone,早在 2011 年,微軟就 宣布 了運行在 ARM 處理器上的 Windows PC ——那還是喬布斯年代。
不久后,Windows RT,一款為 ARMv7 架構開發、不兼容 x86 和大部分桌面應用、只能使用商店或自帶軟件的系統隨 Windows 8 一起發布。可想而知,作為 Windows 兼容性高位截癱等于自殺,Windows RT 設備除首發五臺外只有微軟自己做了兩臺,發布僅一年后它們紛紛大幅降價,幾乎退出歷史舞臺。
好在微軟并沒有因此挫敗太久。2016 年末,微軟宣布將與高通合作,在 2017 年將 x86 模擬帶給 ARM 設備。盡管它如約而至,x64 應用運行能力的缺失,在不少生產力應用都主推 64 位時,成為了足以影響用戶選擇的遺憾;好在隨 Windows 11 發布,x64 模擬正式釋出,ARM 筆記本發展最后一道障礙終于被解決。Win11 還帶來了 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下稱 WSA),通過 Hyper-V 虛擬機能直接在 Windows 中運行 Android 應用,ARM 設備應用生態自然也大大擴展。
應用沒問題,游戲呢?
事實上,原生支持 WoA 的游戲已經有 數百款,雖然比起 Steam 龐大的游戲庫來說九牛一毛,并且 Windows RT 歷史遺留也在其中,但至少說明 ARM 沒有被游戲世界拋棄。通過轉譯,部分非原生游戲能在 ARM 設備上順利運行,得益于高通強大的 GPU 性能,還能跑得挺好。
去年,微軟推出 ARM64EC,無需重構所有代碼,可直接混合開發 x64 與 ARM64 應用,編譯結果可以同時在 x64 和 ARM64 設備上運行。它允許開發者優先轉換對性能影響最大的部分,剩余部分直接交給轉譯,大大提高開發效率;上半年 Build 大會上,微軟 宣布 了一系列對 ARM 的方案,其中 Project Volterra,基于驍龍 8cx Gen 3,配備 32+512GB 僅售¥4000 出頭的 Windows 開發者套件,已在不久前正式發售,可以查閱微軟員工的 評測 。
可以看出,失敗經歷并沒有影響微軟推廣 ARM 的決心,不過「不看廣告看療效」,在祭出這么多大招之后,WoA 實際體驗究竟如何?
體驗:你這 Windows 平板好用嗎?
「好不好用」更偏向于主觀評價,與不同人群對筆記本的要求息息相關。因此這一部分將從不同方面,描述我這段時間不同場景的使用體驗。同時每節標題都有一個打分,作為主觀粗略評價。
續航 + 散熱:★★★★★
這是 ARM 筆記本目前最大優勢,沒有之一。
ARM 處理器不會像 x86 那樣瘋狂拉睿頻,同時因為是手機處理器魔改,極限功耗相對較低,對移動設備更友好,可以直接做成被動散熱。除開繁重的編譯任務,使用過程中沒有明顯發熱,尤其是將 Surface Pro X 作為傳統筆記本使用時,手能夠碰到的位置只有鍵盤觸控板,它們內部都沒有熱源,比起傳統筆記本,不發熱的鍵盤區域顯然更加舒適。
Win 11 還帶來了針對大小核優化的調度和 EnergyStar。前者是 Intel 異構紅利不必多說,后者能夠在離電狀態下自動使后臺進程省電運行,只讓前臺進程吃性能,實現類似 macOS 的進程管理能力,對續航大大有利。開啟 EnergyStar 時,摸 2h 魚才掉電 20% 不到,妥妥續航一整天。
寫稿期間掉電情況
如上所示,我在三個小時的重度使用中,運行了 Android Studio 并進行了兩次編譯,使用 Photoshop 完成了本文題圖,全程開著 Typora、QQ 和 Firefox,沒有啟動 EnergyStar,耗電約 50%。
辦公:★★★★
這可是微軟平板啊,辦公體驗怎么可能糟糕?
Office 三件套運行表現良好,對于輕度辦公來說很好用,唯一問題是 Excel 作散點圖可能出現莫名其妙的線條,表格一刷新又會消失,估計是 Excel bug,可以接受。
烹調蔬菜時,加點菱粉類淀粉,使湯變得稠濃,不但可使烹調出的蔬菜美味可口,而且由于淀粉含谷胱甘肽,對維生素有保護作用。
Excel 的小 bug 及運行于 ARM64EC 的 Office 三件套
如果寫作也是辦公,Typora 體驗不錯。它是基于 Electron 開發的網頁應用,開發者只需要把內嵌瀏覽器內核換成 ARM 版本即可,用戶開箱即用,很舒服。
可是打印體驗是真一言難盡。
我日用的 Canon LBP6200d 需要專用 CAPT(Canon Advanced Printing Technology)驅動,它僅提供 x86 / x64 版本,沒有通用驅動能夠工作。加上這臺打印機實在太古老,沒有無線打印功能,我沒能在 Surface Pro X 中打出哪怕一頁紙。
雖然有救場設備,不過收到文件打印前要多一步傳輸,怪煩人的。
網頁瀏覽:★★★★
作為堅定 Firefox 用戶,一直穩定地用著 ARM64 版本 Firefox,沒有遇到任何兼容性問題的我,寫到這里才聽說 Chrome 似乎還沒提供 ARM 版本……長點心吧 Google,這里扣掉一分。
Firefox 體驗非常良好,完全感覺不出和 x64 有什么不一樣——當然本應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 Surface 觸控筆是電磁方案,而非 iPad 及國產平板觸控筆的電容方案,好處是屏幕上有一層電磁層,筆尖指著屏幕會出現指針,可以作為鼠標使用,鼠標懸浮觸發的菜單在觸控時可以用筆展開,這才是平板瀏覽網頁該有的姿勢嘛。
另一個我想吐槽的點,同樣放在這里:Windows 不像 Android 和 iOS 從設計之初便考慮屏幕鍵盤,平板模式下,Windows 屏幕鍵盤其實是先調整窗口大小并打開鍵盤窗口,關閉屏幕鍵盤時將窗口還原。這一點在其它應用里影響不大,唯獨 Firefox 窗口模式會在 Tab 欄左邊加一小塊邊距,Firefox 又碰巧是最大化最頻繁應用之一,平板模式下一碰到輸入框,Tab 欄就會閃一下露出邊距和屏幕鍵盤,收起屏幕鍵盤 Tab 欄又閃回去,而且部分網頁會在窗口大小改變時重繪,體驗非常糟糕,難道你們 Windows 沒有窗口置頂嗎,不能用窗口置頂做屏幕鍵盤嗎……
喜歡我火狐超級變變變嗎?
圖片編輯:★★★
考慮到我每出一趟門都會生產一堆 RAW 文件,RAW 編輯是重中之重。好在「好用」說不上,對于簡單處理,至少「能用」。
Affinity Photo 只有 x64 版本,而且 RAW 編輯功能堪稱殘廢,在試用中還會出現嚴重卡頓,并且調整參數后居然圖片居然一塊一塊刷新,非常震撼,強烈不建議使用。
還是看看遠處的 Photoshop 吧家人們。
Adobe 官方提供 ARM 版本,可惜太倉促所以沒能用上,只體驗了此前下好的 x64 版本。Camera Raw 相比新版缺很多功能,比如找半天都沒找到蒙版在哪里,除此之外體驗良好,功能都能用,卡頓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不至于卡到圖片一塊一塊刷新,Affinity 你看看你。
x64 已經如此,ARM64 想必非常好用,不過得等后面進一步嘗試才能知道了。
Photoshop 2021 x64 Camera Raw
社交:★★★
非常遺憾,QQ ( TIM ) 、微信均未提供原生 ARM 版本,商店也只分發 x86 轉制或者桌面版,因此它們必須轉譯跑。
我日常很難用到微信的桌面版,據一些新聞稿說還可以;QQ ( TIM ) 由于歷史包袱以及設計問題,啟動會拉起好幾個 exe,運行效率較低。如果手動為 QQProtect.exe 設置嚴格的轉譯策略,可以直接把它扼殺在搖籃里,算是件好事;但是 QQ 修改版經測試不能運行,如果有相關需求可以打住了。
不吃藥緩解感冒癥狀!可在患者關節處,如手腕、膝蓋內側、腳踝兩側等,用紗布蘸高濃度酒擦拭三四十下,然后蓋被睡覺,此法尤適用孕婦
順帶一提,WSA 同樣可以安裝社交軟件,不過桌面端應用已經能夠滿足需求,我沒有進一步嘗試。
學習:★★★★★
網課方面,這幾天我沒有用到騰訊會議,據朋友說很好用;學習通這種網頁不必贅述。
如果要做筆記,微軟自帶的UWP 版本OneNote 比較好用,但是不如通過拉取商店安裝包,直接安裝即可使用的三星筆記。前些日子微軟宣布 GoodNotes 將在 2023 年登錄 Windows,如果屆時體驗與 iOS 相近,Surface Pro X 估計能直接成為筆記首選。
Android 也有強大的筆記軟件陣容,比如享做筆記和三星筆記平板版本,但是由于虛擬機引入延遲,體驗非常糟糕,而且 WSA 沒有做手寫筆按鍵支持,甚至長按都無法識別,體驗非常糟糕,還是老老實實 UWP 吧。
三星筆記界面及寫字效果
至于 PDF 瀏覽,Windows 上有全功能 Acrobat,Adobe 說運行 x64 版本即可,安裝過程中可能有奇怪報錯,不影響安裝,使用沒有問題;日常學習中,我偶爾還會用 Wolfram 家族做一點簡單計算,網頁版 Wolfram Alpha 和 Wolfram Cloud 以及 x64 轉譯的 Wolfram Engine 都能順利運行。
總之,將 Surface Pro X 作為學習工具是我購入它的主要目的之一,事實證明它可以出色完成任務。
影音:★★★★
我使用影音軟件主要是:1. 播放 Bilibili 視頻;2. 聽網易云音樂;3. 聽 Apple Music。這三者表現都很好,下面一個一個說。
Bilibili 網頁端只能調用 B 站自己做的 WASM 軟解,CPU 直接跑滿,非常不建議網頁,更推薦用 Microsoft Store 能搜到的 Bilibili UWP 版客戶端,功能全面、支持硬解、符合平板操作邏輯,好評。
網易云音樂只提供桌面版客戶端,于是我找來了 網易云音樂 UWP 不更新版,部分 API 已被棄用,測試下來必須通過 QQ 登錄才能登上,好在聽歌沒問題。
Apple Music 我習慣使用 Android 版,WSA 推出那天已經在電腦上裝好,體驗無比優異,并且 Apple Music 的 Android 端還做了平板適配,不亞于 iOS。
B 站 UWP 與 Apple Music WSA
開發:★★★★
拿到 Surface Pro X 不久之后,完全支持 ARM 的 Visual Studio 2022 正式發布,對于 VS 用戶,或者企圖在 ARM 設備上用原生工具鏈編譯原生應用的開發者來說都是個好消息。不過很可惜,我不是 Visual Studio 用戶,沒有對它進行詳細測試,僅在編譯 PyTorch 時體驗了一把 MSVC,能用。
有一點值得注意,即便有 ARM 版 MSVC,x86 / x64 版 MSVC 仍然是 C++ 開發必備依賴,一旦卸載會帶著所有 C++ 相關組件一起自殺,非常迷惑。
我主要熟悉 Visual Studio Code 和 Android Studio。前者和 Typora 一樣基于 Electron,支持起來毫無壓力,官方早就提供了 ARM64 版本安裝包,插件也沒大問題。Android Studio 只提供 x64 版本,但它基于 IntelliJ IDEA,理論上可以手動替換運行時,比如微軟提供的 ARM64 版 OpenJDK。
初步嘗試發現,用來編譯不錯,將它作為 AS 運行時后快捷方式無法啟動,需要通過 AS 安裝目錄下的 studio.bat 打開。此外,OpenJDK 17 會報缺少 sun.awt ,得用 OpenJDK 11。AS 默認安裝的模擬器及鏡像是 x64 版本,在沒有支持 ARM64 的情況下倒是合理,可是這不是明擺著坑人來的嗎……嘗試啟動虛擬機會直接報 terminated,考慮到虛擬機針對 x86 設計倒也合理,好在 adb 正常,至少能使用 WSA 或者 USB 連接移動設備進行調試。
OpenJDK 運行 Android Studio,并使用 WSA 調試
一些小工具補充在這里。Git for Windows、Gpg4win、win-gpg-agent 和 Snipaste 都不提供 ARM 版本,好在它們足夠輕量,轉譯沒什么壓力。微軟官方的 PowerToys 不用多說,早做好了 ARM 適配;Syncthing 本體提供 ARM64 版本,Windows 下的工具 SyncTrayzor 卻沒有,只能自己手動將 Syncthing 塞進開機啟動,沒有桌面通知和托盤圖標告知同步進度,還得全局啟用傳統終端才能保證它不會一直掛著一個終端窗口……用起來沒毛病,不挑剔了。
殺毒:★
高調宣布支持 Windows on ARM 的殺毒軟件,只有金山毒霸一家。告辭!
說實話,針對 x86 設計的病毒跑在轉譯沒什么影響力,針對 ARM 設計的病毒極少,「殺毒」這件事本身并沒有太大必要,誘人的主要是火絨的訪問控制、火絨劍等等附加功能,以及干掉吃性能的 Windows Defender,希望火絨盡快跟進。
深度學習:★
不會真有人想在 ARM 設備上跑深度學習吧?
啊?
……倒不是不可以。微軟的 DirectML 明說支持 Adreno 600 及以上 GPU,只需要調用 DirectML 就能在這臺 Surface Pro X 上跑深度學習。既然如此,先用 AI 畫個 色 圖?
很不巧,Stable Diffusion 依賴 PyTorch 運行,PyTorch 暫時不支持 Python 3.11,Python 3.11 以前的 Python 都不提供 Windows on ARM 版。也就是說,要么自己編譯全套工具鏈,要么通過轉譯運行。耗時整整一周的編譯過后,我最終擁抱 x64 轉譯,安裝完一整套環境后,發現核顯配合 16GB RAM,連模型都無法成功加載。
對于深度學習,也許將 ARM 設備用作 SSH 終端比較實際。
工業軟件
這一部分應朋友要求測試,我暫時沒有使用本節提及軟件的需求,因此只能簡單測試下基礎功能,僅供參考。
嘉立創 EDA 專業版重度依賴網頁組件,跑起來沒有問題,能夠正常激活、編輯及預覽,唯一問題是我不會用;Altium Designer 22 可以用,不過會比較卡;Autodesk AutoCAD 2023 完全不能用,進去預覽部分是花的,不知道原因,需要用 AutoCAD 的話還是考慮 x86 機器吧。
AutoCAD 2023,正常不是這樣吧……
游戲:★★★
這話題可非常復雜。市面上游戲種類眾多,從 3A 大作到輕量小游戲,游戲引擎花樣百出,加上 WSA 進一步擴充游戲庫,不可能窮盡所有游戲,我只能根據接觸到的游戲種類,在此提供一點參考。
首先排除各類通過注入驅動來反作弊的網游,比如原神、崩壞 3 和 LOL。它們驅動都是為 x86 系統準備,所以非常遺憾,到此為止。
既然是平板,那不得不提 Galgame。測試中,基于 Kirikiri 和 RenPy 的游戲毫無兼容性問題,直接打開即可游玩。然而,可能是受限于 SQ1 孱弱的性能,《魔法使之夜》在復雜場景掉幀嚴重,尤其是游樂園之戰高潮部分,連文字都卡成 PPT,查看占用發現 CPU、GPU 和內存占用率都不高,估計是單核性能受限,加上系統調度或者游戲優化不佳導致。
好在對性能要求如此高的 Kirikiri 游戲,估計僅此一家。RenPy 打開時有一段漫長等待時間,在沒有安裝 DirectX 運行時 的情況下運行起來較為流暢,除動畫場景掉幀外,體驗甚至優于 LG Gram,安裝后更是絲滑一大截。此外,Kirikiri 和 RenPy 都是開源引擎,RenPy 游戲還自帶一份 Python 環境,可以自編譯或者將 x86 / x64 環境替換為原生 ARM64 以獲得更高性能,不換跑起來沒問題,所以我沒進一步嘗試。
嘗到一點甜頭之后,我又把目光轉向了觸控筆。有 WSA 有觸控,用來玩音游豈不美哉?事實卻沒有這么美好。Windows 游戲,《Muse Dash》體驗不錯,掉幀少,延遲約在 60ms 左右,可以接受,問題是一觸屏就會卡住整個游戲;《osu!》沒這么幸運,瘋狂掉幀,觸控筆也沒想象中好用,舉著它指屏幕擋視野不說,手臂絕對會先受不住,即使復制一份屏幕出來,SPX 的尺寸并不適合長時間在上面揮手。WSA 則寄中寄,由于要經過一層虛擬機,觸控延遲本來就高,這下被進一步放大,渲染壓力小的音游(比如《Phigros》)怎么調都讓人難以適應,據說 Linux 下用 Waydroid 會好很多,可惜那會偏離本文主題。
渲染壓力大的呢?
當然更不可能。WSA 圖形效率很低,什么游戲都得卡。《明日方舟》切換界面時會帶著整個系統一起卡,連系統音頻輸出都會爆炸,穩定下來后也很難滿幀運行,更別說其它要求更高的 Android 游戲了。高通驅動和微軟轉譯至少有一個背鍋,考慮到即使是 5600x + 2060 都跑不動 WSA《明日方舟》,很有可能這倆都要背鍋。可惜 ARM 端目前除 WSA 和部分開發用虛擬機外,沒有像 Bluestacks 那種專為游戲設計的虛擬機,期待出現后會稍微好一點。
接下來是懷舊時間——《東方風神錄》在測試中表現非常好,全程跑滿 60 幀,預計整個東方系列都會表現不錯。
兩個同人奇跡和兩個型月當家花旦的合影
整體看來,在「輕薄本不會用來玩大型游戲」的前提下,Windows on ARM 交出的答卷還過得去。其他游戲在短暫體驗中沒來得及詳細測試,而且我手上這臺 SPX 只有 256GB SSD,塞滿開發中間體時沒辦法測試太多,據前任機主說,《CS:GO》跑到 60 幀上下,能玩。很巧,拿到 SPX 不久后,DXVK 發布了 2.0 大版本更新。考慮到高通這顆 SoC 是基于手機芯片發展而來,它的 Vulkan 圖形驅動性能可能會優于 DirectX,不過礙于篇幅所限,進一步測試就留待日后再說吧。
ARM + Windows,路在何方
現在這篇碎碎念終于進入最后階段,按照慣例,該裝模作樣地展望一下。
Windows on ARM 已經足夠好用,卻還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它們有些是因為微軟和(尤其是)高通不作為,有些是因為社區缺乏活力,更多則是這二者的疊加。
目前,大部分 WoA 用戶可能只是淺嘗輒止,因為賺錢家伙用不爽;之所以用不爽,一部分是高通芯片性能太差驅動不行,一部分是用戶基數小屎山高開發者懶得適配,另一部分則是微軟作為開發者背刺狂魔,推廣什么都讓人不敢冒進。
性能、驅動差,適配應用少,又進一步讓用戶望而卻步;如此循環往復下去,未來 WoA 越來越小眾,說不定最后淪為另一個 Windows Phone。
但是,如果像微軟現在說的那樣,ARM 真要成為未來,那任重而道遠。微軟的決心大家有目共睹,只是 Windows 不像 Linux 和 macOS,后二者推廣 ARM 幾乎沒有阻力、沒有歷史包袱,而 Windows 在兼容性拖累下積重難返,擁抱 ARM 也依舊有大量 x86 歷史殘留。例如,前文提到 PyTorch 的小問題,主要原因是默認運行 MSVC 一定是 x86 設備,直接調用了一條 ARM 不存在的 CPU 指令,一跑就炸。這樣的代碼多如牛毛,靠一個人、一個組織很難解決,需要活躍的開發者群體、Windows on ARM 進一步普及,以及足夠長的時間。此外,ARM 陣營除 Apple 外,至今仍沒有其他玩家拿出強力芯片,WoA 設備還只能由高通造 SoC,同時 x86 生態硬件(比如顯卡)在 WoA 上沒有驅動、無法運行——性能上起不來,ARM 取代 x86 更加遙遙無期。
ARM 到底是未來嗎?很難斷定。它可能在很長時間內與 x86 共存,可能再過幾年就退出歷史舞臺。這幾天使用下來,被動散熱、長續航和輕薄兼具的 Surface Pro X 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希望 WoA 能走得再久一點,希望我能看到 ARM 真正站起來,看到我可以不再當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是像普通用戶那樣,從來如此般使用 Windows on ARM 的那一天。
原文鏈接:
https://sspai.com/post/76849?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 少數派 "(ID:sspaime),作者:RachelT ,責編:克萊德
查看原文
疏通下水道:取一些醋和小蘇打,往下水道里依次倒入半杯小蘇打和一杯醋……嘩一下很多的氣泡產生,不要驚慌,等停止冒泡后,用熱水沖洗干凈。問題就解決了!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外媒對比《寂靜嶺2:重制版》和《寂靜嶺f》:前者更勝一籌!
億萬克推動Deepseek本地化部署,為AI落地加速!
高壓球閥:操作扭矩小,響應速度快
信息傳輸通道,綜合布線確保關鍵設備的不間斷通信
《明末》DLC無望?知名UP主爆料已獲制作人確認!
亦萬家鋁扣板:現代建筑裝飾的輕量化革命
沖擊扳手,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保護墻體免受自然環境的侵蝕 水性乳膠漆受到關注
國民級競技手游《穿越火線
金華市企業創新發展大會丨群升集團再度榮登“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
滄州瑞杰威海年會之旅:共赴行業盛宴,攜手未來發展
怡佳仁休閑食品加盟追求“有”到追求“好”,重視在品質與服務上的投入
國民級競技手游《穿越火線
保護墻體免受自然環境的侵蝕 水性乳膠漆受到關注
輕喜到家三八節特惠升級!讓“找到好月嫂不再只憑運氣!”
Copyright © 2017-now 河海清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