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陶亦白 通訊員:陳敘白)
應該說,個人電腦自誕生之日起,一直被視為整個IT產業的龍頭
應該說,個人電腦自誕生之日起,一直被視為整個IT產業的龍頭。它的不斷升級和完善,帶動了軟件、外部設備等大批相關產業的迅速成長電腦啟動不能進入系統。如果沒有個人電腦的大規模普及,根本就不可能有IT產業的高速發展。那么,個人電腦怎么會突然陷入了增長乏力的困境呢?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因特網的誕生和迅速走紅。“網絡就是計算機”,因特網的空前影響已使PC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一種網絡的終端接入設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PC已經成為因特網的附屬品。因特網動搖了以往PC在IT業的中心地位,IT業的發展已經從PC時代進入到了Internet時代;同樣,那么為滿足Internet應用而出現的信息家電、Web電話、掌上電腦等非PC終端設備,則對PC原有市場造成了最具震撼力的沖擊。據統計,目前80%的消費者購買電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上網,由于信息家電低廉的價格和便捷的上網功能,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再購買價格相對較高的電腦了。
從個人電腦業本身來看,經過20年的高速發展,整個市場已逐漸趨于飽和狀態。在美國、日本和西歐等發達國家,個人電腦的普及率已超過了50%,市場空間變得日益狹小。更重要的問題是,大多數個人電腦的功能已經足夠強大了,其處理能力已經遠遠超出了目前大多數軟件所需要的。多數用戶主要用PC機來遨游因特網、發送電子郵件以及編輯文檔電腦啟動不能進入系統,這些應用對PC機處理能力沒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對這些用戶來說更強大的計算機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所以,整個電腦業也就喪失了升級換代的動力。
面對如此低迷的市場環境,傳統PC廠商不得不面臨一個嚴峻的轉型期。IT業將不再只以PC為主,傳統PC廠商若不能率先改變產品線結構,則會被下一波產業潮流所淘汰。
個人電腦將何去何從?目前業內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PC將完全消失,其功能被徹底分解,應用于不同的產品,服務于不同的行業。另一種則認為PC在短期內不會消失,其在技術和性能上會一如既往地向前發展,在方向上將不遺余力地與網絡聯姻。記者本人同意后一種觀點,應該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電腦啟動不能進入系統,PC作為高度集成、功能完備的信息處理工具,有著信息家電等上網工具無法比擬的技術優勢,不會被一些專用電腦和信息家電所完全代替。
個人電腦不會完全消失,但是個人電腦必須有所創新。有關人士指出,未來PC的發展從技術、形式、思路等方面有以下幾大趨勢:
第一,從近期看,芯片仍會不斷升級,存儲容量也會不斷擴大,軟件功能會越來越強大,大屏幕平面顯示器將成為主流,外形美觀、簡單易用的設計將繼續發展。
第二,在相當長時間內,PC將和信息家電并存發展。幾乎一切設備,無論是PC還是信息家電都將通過高速網絡或更多地通過無線技術(例如藍牙技術)連到Internet上。在PC產品研發方面,各廠商將朝著使用簡易、價格便宜、網絡應用上努力。網絡的融合和協同計算將是個人電腦的出路所在。
第三,PC將更加人性化,個人電腦將逐漸能看、聽、說和理解人的意圖。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將從以機器為中心到以人為本。目前人的思維空間和計算機處理空間不匹配的問題,已經成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瓶頸。因此,有助于填平人機隔閡的技術都是有生命力的。
PC的發展正面臨一個重要的轉折,這一點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反過頭來看一看國內的廠商,卻發現多數人還在為自己的高增長業績而沾沾自喜電腦啟動不能進入系統。國內PC市場目前遠未到飽和的狀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是飽和的一天終究會來到,如果我們不認清發展趨勢,在產業思路、技術研發、新品創新等方面盡早轉型電腦啟動不能進入系統,我們將很難笑到最后。 (《經濟日報》秦海波)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