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息差收窄须双向发力
溫州網訊 应对息差收窄须双向发力
ze: 14px; line-height: 28px;"> 近期,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息,對智能通知存款、中長期大額存單等高息存款產品下調利率甚至直接下架。而就在年初,這些銀行還在為贏得開門紅而大張旗鼓引流儲蓄資金。銀行這一調整源自息差壓力。 凈息差指標可直接反映銀行機構盈利和經營情況。去年末,我國商業銀行凈息差首次跌破1.7%,今年一季度仍未扭轉下滑趨勢,凈息差繼續跌至1.54%,若持續收窄,將給銀行造成較大經營壓力。 近些年,監管部門持續推動銀行減費讓利,居民儲蓄定期化整體推升銀行負債成本,加之金融資產價格波動等因素都導致了銀行凈息差收窄。以存款定期化為例,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9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13萬億元。還有統計顯示,從2020年初到2024年1月,我國家庭凈存58.24萬億元,且82%為定期存款。 息差收窄的大環境下,銀行不得不過緊日子,壓降高成本存款。但應該看到,簡單地壓降負債成本并不能有效彌補息差收窄造成的缺口。銀行業應聚力提升經營管理質量、轉變思路,從負債端和資產端雙向協同發力,特別是要在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過程中,改善自身經營效益。 一方面,管控負債成本。存款是銀行負債的大頭,在存款利率下行漸成趨勢的背景下,銀行業應及時把握好規模、定價和效率的關系,適時優化。從長期看,要摒棄以高利率“價格戰”爭攬用戶的做法,更多注重培育差異化服務能力,增強用戶吸引力。 另一方面,深挖不同行業不同領域融資需求,通過提供更加精準、便捷的貸款支持,以量補價,緩解息差壓力。積極使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運營模式數字化轉型,促進控成本、增效益良性循環。尤為重要的是,要拓寬多元增收渠道。比如,通過理財、托管等中間業務,提高非息收入;優化資產結構,壓降效率較低資產。 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胸懷“國之大者”,主動強身健體,不斷完善風險合規、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監管要求,增強應對息差收窄的綜合能力。在負債端降成本的同時,更應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實做細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

本文轉自:溫州新聞網

相關新聞
為你推薦
-
青訓之光范迪克青訓母隊威廉二世以其名字命名看臺
社會2025-10-04 21:38:29
-
讓人臉紅心跳的5部成人美劇,全看過的真是慧眼識珠
社會2025-10-04 21:38:29
-
武漢“漢超”公布球員名單,此前隨江漢區訓練的劉邵子洋未在列
科教文體2025-10-04 21:38:29
-
5-0、5-4,意大利隊首次連續兩場比賽打入5球
社會2025-10-04 21:38:29
-
NBA彩經:火箭難敵尼克斯 勇士擊退魔術 太陽復仇開拓者
社會2025-10-04 21:38:29
-
男籃歐錦賽1/4決賽首組對陣出爐:土耳其VS波蘭
社會2025-10-04 21:38:29
-
官方:2026世界杯抽簽儀式將于12月5日在華盛頓舉行
社會2025-10-04 21:38:29
-
虞書欣又惹爭議活動看不上辛芷蕾禮物,搞區別對待被怒斥勢利
社會2025-10-04 21:38:29
-
海港隊本周三重新集結,全身心投入到下一階段備戰訓練中
社會2025-10-04 21:38:29
-
認真的庫班:球隊新賽季的成敗取決于萊夫利和戴維斯的三分表現
社會2025-10-04 21: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