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小米手機啟動IPO的傳聞不斷。一則消息稱小米今年IPO、估值達2000億美元并將在年底將于香港上市。小米確已將IPO列入計劃,已開始招聘專業的財務人員,并與投行開始接觸,只不過其估值從當時的500億美元經歷了1000億美元,直至飄升到近日的2000億美元,小米真的撐得起?
在行內人士看來,小米的合理估值為1000億美元左右。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被業內一度認為(包括小米自己)已經接近生死邊緣的智能手機業務的意外大幅反彈。之所以說意外,按照小米CEO雷軍的話說,在智能手機產業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像小米一樣可以觸底反彈。所以不管是小米自己還是那些看高小米估值的業內人士把小米的模式包裝和敘述的天花亂墜,其根基都是小米手機業務的反彈,即如果離開或者說沒有小米手機業務的反彈,一切都是空中樓閣,而雷軍更是坦言,不管小米未來如何,手機業務依然是小米一切的核心,即小米手機業務與小米其他業務不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甚至決定著其他業務的成敗。
從2010年4月成立的小米,如今已經八年,截至2017年10月底,小米的營收總額已超過1000億元,首次躋身千億俱樂部。隨著小米躋身千億俱樂部,有關小米啟動IPO的消息不斷。據了解,小米確已啟動IPO計劃,不過,具體時間和A股或H股尚未確定。
據IDC對于去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統計顯示,小米當季銷售了2760萬部智能手機,同比增長102.6%,增長率不僅居排名前5之首,而且是大幅領先。當然這和2016年小米手機同季跌入谷底密切相關,即這種高增長的背后更多屬性是反彈而不是增長,畢竟在2015年全年小米曾經創造過年出貨量7000萬部的記錄,而小米2017年在大幅反彈后的銷量不過如此(預計也在7000萬部左右)。那么小米維護有這么大的反彈呢?
據Canalys的統計,三星去年第三季度在印度銷售了940萬部智能手機,增長近30%,仍然是第一大廠商;小米智能手機銷量增長逾290%,達到920萬部,或很快超過三星。
小米在印度高速增長的原因也是再簡單不過,就是低價,低價到何種程度?以去年高速增長的小米為例,其印度公司2017財年銷售額增長696%為8379.3千萬印度盧比(約合85.8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163.9千萬印度盧比(約合1.7億元人民幣),利潤率僅為1.98%。
其實不僅是在印度市場,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策略也是如此,這從近日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去年第三季度(也是小米手機增長最快的季度)主流手機廠商每銷售一部智能手機賺取的利潤可見一斑。在該報告中,小米每部手機賺取的利潤是2美元,分別是排名第五的vivo手機13美元的15%;排名第四的OPPO手機14美元的14%;排名第三的華為手機15美元的13%;排名第二的三星手機31美元的6%;排名第一蘋果手機151美元的1.3%。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目前談小米IPO無可厚非,但具體到估值多少不僅為時尚早,也沒有實際的意義,畢竟賴以支撐小米的核心的手機業務不僅現在的絕對規模相對于其他主流友商并未有領先的優勢,未來與規模直接相關的自身與友商冗余度的競爭策略調整上也不具備優勢的事實決定了小米規模增長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