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之一,尤其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的壓力也逐漸在增大; 如果這時候飲食不注意的話就很容易導致脾胃失衡,引發各種消化方面的不適,甚至有可能會導致增加患上消化系統疾病的風險,在不知不覺中就留下了健康的隱患; 因此這4個導致脾胃不好的“幕后兇手”一定要知道并且預防。 一、季節交替 當季節出現明顯更替的時候,溫差也就因此出現了,尤其在春夏交際和秋冬交際時,溫度的變化有可能會讓身體一時間感覺難以適應,比較容易出現胃口變差沒食欲、吃飯之后不易消化、打嗝等情況,這就是脾胃失調的表現之一了,因此如果平時體質就比較弱的話,每逢季節交替時應該格外注意調養脾胃。 二、不按時吃飯 三餐定時有助于身體規律的分泌消化液,保證消化的過程正常進行,但如果平時經常饑一頓飽一頓,甚至有時候干脆不吃飯,那么就很有可能會脾胃造成過度的傷害和壓力,導致容易出現消化功能失衡的情況,因此也就表現為脾胃失調了。 三、過度減肥 過度的減肥塑形其實可能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害處,一方面是很多人為了追求快速、輕松的減肥辦法,會選擇通過節食來減重,因此有時候胃里消化液已經分泌充足,但是由于沒有食物,所以反而會損傷胃黏膜。 另一方面則是過輕的體重會導致身體的體質變差,器官難以正常的運行,因此就會表現出來脾胃失調的情況。 四、濫用藥物 藥物也會對脾胃有一定的傷害,例如有些抗炎藥物是對胃部有一定刺激的,過多的服用會增加胃部的不適感。 同時有些人因為患有胃病,經常病急亂投醫,相信一些民間的偏方,沒有經過科學的驗證就隨便服用,導致不僅沒有改善脾胃失調的問題,反而導致脾胃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 由此可見,其實導致脾胃失調的主要原因就是季節更替、不按時吃飯、過度減肥和濫用藥物,因此發生脾胃失調的情況還是因為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所導致的,而脾胃其實有一定的自愈能力; 所以一般偶爾一次的不良習慣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不過一旦不良習慣長時間都沒有辦法改正,那么肯定就會出現一定的胃部不適,甚至是脾胃失調的情況了。 因此對于想要預防脾胃失調的人來說,更重要的是保持合理的飲食結構,按時規律的吃飯,每餐盡量只吃6-7分飽,同時也要注意適當的進行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身體的體質,也能夠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和代謝的速度; 有助于減輕消化器官的運行壓力,并且在季節變換時做好腰腹部的保暖工作,避免因為寒涼導致出現痙攣疼痛,久而久之對脾胃有所不利。只要保持良好的習慣,脾胃也就能越來越健康了。
來源|潮州日報、潮湃新聞客戶端、潮州新聞網
編輯|廖知意
審核|崔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