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好像很多人都被醫生指出有“脾虛“的情況,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到底什么是“脾虛“呢?中醫認為,人身體里的脾臟是處理人體消化的器官,屬于中焦,與胃并稱“氣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
而“脾虛”,從字面上看,是由于脾胃虛弱而引起的一種脾胃功能異常。
當脾胃虛弱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那么你知道“脾虛”都有哪些癥狀嗎?
1、舌苔厚黃。眾所周知,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而“望”的一種就是通過觀察舌頭來了解一個人的身體狀況,而“脾虛”的人舌頭就很特殊。
我們都知道,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舌苔較淡,而且處于濕潤的狀態。
而“脾虛”的人舌苔會“厚而黃”,有時甚至會拌有一層油膩的粘液狀物質,所以一旦發現舌頭的異狀,就要引起我們的注意了。
2、肚子很大。我們生活中肥胖的人很常見 ,但有的人整體看起來并不胖,只有肚子看起來過于臃腫,這多半也是“脾虛”引起的。
因為“脾虛”的人脾胃系統能力較差,對于進入到身體的食物并不能及時的消化吸收;
多余的食物因無法吸收而轉化成脂肪慢慢積累在肚子附近,再加上脾胃虛弱也會出現脹氣的情況,長此以往,肚子自然越來越大了。
3、消化道異常。上面我們說到過,脾臟在我們身體里承擔著消化吸收的重要作用。
所以,一旦脾臟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口中無味以及糞便形狀異常的現象,據相關數據統計,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的發生都伴隨著“脾虛”的情況;
所以,如果你有上述幾個胃腸道疾病的癥狀,很有可能是脾臟虛弱而引起的。
4、口水變多。現在有很多人對于美食總是充滿了熱情,看多美味的食物就開始流口水,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然而如果你每天早上都能看到枕頭上有一片水漬的話,就要考慮自己是不是“脾虛”了。
因為脾臟功能異常,就會使唾液無法正常的被用于食物的消化,導致口中的唾液過多。
以上幾種情況,在你的生活中已經出現了嗎?沒出現固然是最好的,但是已經發現自己“脾虛”的朋友也不用著急,好好調養就可以,那么你知道哪些健脾的方法呢?
首先,建議在生活中要進行足量的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加快我們的新陳代謝,不僅可以加快廢物的排出,對于祛除體內濕氣的效果也很好,從而改善“脾虛”的情況。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因為脾胃的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每隔2~3天的時間就會更新修復一次,而修復的過程一般在間脾胃休息的時候進行。
所以一定要拒絕熬夜。另外,日常飲食應注意少吃生冷的東西,生冷的食物是最傷脾胃的。
以上兩點其實是很好做到的,如果能夠保證每天做一些適當的運動,規律作息和飲食,不僅脾胃會慢慢恢復健康,對身體中的其他器官也有很好的保養作用。
“脾虛”也許并不會產生很大的不適感,但是它能引起很多腸胃疾病,如果任其發展,身體會變得越來越虛弱,甚至會引發其他嚴重的問題,所以,請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